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艺术品鉴

一边生存,一边生活

作者: 献玲    人气: 2237    日期: 2018/12/3

       最近常想,为什么现在人大多衣食无忧、生活安定了,却依然焦虑不安,常觉茫然,彷徨,心无所依,得安身,却无法立命

       由此想来,物质的充裕并不能满足心灵的虚妄。似乎只有在纷繁杂乱的世事中安顿好内心,使他也丰盈充沛,才能使人生得以完满。

      其实,人生而致死,无非一场旅行,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修行,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熏蒸里,才能得以升华。



 有人说中国文人最懂生活,他们给当今躁动的社会提供了品质生活的最佳样本。今天就一边看画,一边和大家聊聊文人,看看他们如何一边生存,一边生活。



《听琴图》 

北宋  赵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中主人公,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居中危坐在石墩上,微微低着头,正双手抚琴。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持扇,一手反支石墩,陶醉在曲调之中,此人是当朝宰相蔡京。左一人绿袍纱帽,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悠悠遐想,他是当朝驸马。在他旁边,站立着束发童子。画中抚琴的人正是画家本人赵佶,就是徽宗皇帝,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平生热爱琴棋书画,尤其喜欢画画,他不但自己画,还把全国有绘画才能的人聚集起来组成画院一起画。他画画很投入,讲究传神,对物写生。有史书记载,有一次他召集群臣去他的后花园画孔雀,等他们画完了再细细品评。他说,孔雀上树先抬左脚,你们观察的不仔细。在他的引导下,宫廷内外文人墨客云集,不但使宋代绘画达到了前所未的顶峰,名人名画辈出,文人百姓也都纷纷效仿皇帝,追求雅致的生活方式。使宋词宋瓷都堪称绝世极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羲之玩鹅图》

宋 马远 

绢本淡设色 纵115.9厘米 横52.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十六岁时,太尉选女婿,别人都精心打扮,正襟危坐,唯独他袒腹仰卧于东床之上,却被选中。后入朝为官,却称病归乡,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凿池养鹅,在旁观察揣摩,想把鹅优雅自如的状态融入书法当中。有一次因写字太过专心,忘了吃饭。王夫人便将点心送到他桌前,要他趁热吃了,王羲之答应着,随手拿起点心在砚台上蘸了蘸,就往嘴里塞,弄得嘴全是墨汁。王夫人乐了:对你来说,墨可比糖还甜呀!正因这种痴迷,使王羲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成为一代书圣


       从这两个人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人多为士大夫阶层,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书画、音律。思想受老庄儒等出世入世哲学的影响,使他们一身有两个世界,一个为红尘(现实),一个为遁世(精神),出则达心怀天下,入则独善其身,身跡和思想在这两者之间穿梭,形成中国文人独特的品格。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一边入朝为官,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使他们虽身在市井闹市,但心存野逸,寄情自然山水,无法脱身,就在自家后院建造园林,“造物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在园林中排遣世俗的熏染,忘却俗世尘怀,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以“心中山水”替代普通人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亦在门联上写下;“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春游晚归图》

南宋 佚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也懂得春天来了应该去看看花,去感受一下自然的气息。

    《春游晚归图》描绘了宋代士大夫阶层春游归来的情景。林荫道上一队人马正准备入城,骑在马上的是为老者,一人前导,一人牵马,二人扶镫,马后众仆从负大帽、捧笏袋,肩茶床,扛交椅,还有一个手提编笼的,笼子里为“厮锣一面,唾盂、钵盂一副”。最后一个担子的一端挑了食匮,另一端是燃着炭火的镣炉,炭火上坐着两个汤瓶。明显看出,春游不忘品茶。在一杯水中品味生活的苦涩甘甜,恐怕是文人最好的生命感悟了。


     不单古代文人很懂在乱世中寻求内心的安逸,普通百姓也各有各的的乐事。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古人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艺,透过味觉、嗅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之美,将生活提升至涵养心灵,充实修为的审美境界。

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现仍保存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就是源自宋人的点茶。

单喝无趣,于是常要来“斗茶”增添饮茶之趣味。斗茶的场所,多选在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泉,或幽谷。




《斗荼图》

 宋·刘松年

  古代斗茶有很多人围观,就像今天看球赛一样。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茶品以“新”为贵,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先看茶汤的色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点汤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名曰“咬盏”,这种效果最佳。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的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又可陶冶情操。


  焚香, 这里烧的不是佛寺道观或祭祖打醮之类的香,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一缕沉香馥郁,舒缓俗世烦忧。

      插花, 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主要为佛前供花。唐代富丽,宋代清疏,内涵重于形式,插花以体现插花者的人生观与品德修养,为“理念花”。


    

        挂画,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择喜好,悬于厅堂之内,与知己谈论品鉴,使琐碎家居日常变演成鉴赏或雅集的趣味活动。


      中国文人心中的山水情缘和雅行四艺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东方美学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只是时至今日,他的影子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人们都在忙着赶路,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问自己,所为何来。



蒋勋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过得悠闲、让自己有一种智慧去面对生活的快乐。”可见,生活中的快乐,是要用智慧去寻的。


   

《槐荫消夏图》

宋,佚名

      画中的人躺在藤编的凉床上,半敞衣襟,双脚架高,微闭双眼,仿佛在倾听自然的声音,一张床,一壶茶,自然为友,清风为伴,无丝竹乱耳,无案犊劳神,静守心房,顺乎自然,也许便是最好的人生了。

  

    很喜欢苏轼的那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

    人,无论在哪里,心安便是最好的归宿。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油画中的人体有多美
下一篇: “黑影强光”与天才构想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