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艺术品鉴

卢浮宫的珍宝之文艺复兴代表作

作者: 献玲    人气: 3052    日期: 2018/12/3

文艺复兴,被称为巨人的时代。

而达芬奇,无疑是巨人中的巨人,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

在《蒙娜丽莎》永恒神秘的微笑背后,隐藏着大师怎样的思索和情怀?


《蒙娜丽莎》

作    者:(意大利)列奥纳多·达·芬奇

类    别:油画

收藏地:卢浮宫博物馆

规    格:纵:77cm;横:53cm

创作年代:1503年至1517年


     莱奥纳多小时候生活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的一个叫芬奇的小镇。所以大家称他达达芬奇。父亲是公证人。十三世纪的意大利有很多新兴的产业,那时还没有健全的法律,人们进行交易往来需要有公证人替他们写文书。所以莱奥纳多家庭的条件相对富裕。但可悲的是莱奥纳多的童年并不幸福,原因正是他父亲相对比较优越的地位,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

       因为父亲喜欢的人是他家里的一个女仆,但在当时注定他们的婚姻得不到祝福。莱奥纳多出生后不久,母亲便被迫离开了家。后来他的父亲先后娶了四个妻子,达芬奇从小先后受到继母对她的嫌弃甚至虐待。所以,在达芬奇眼中,女人是令人恐怖的,他终身未婚,生活中也从没有女性出现。

      但为什么在他的笔下居然诞生了世界上最神秘美丽的女人蒙娜丽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分析达芬奇的作品《蒙那丽莎》时讲到了达芬奇幼年的生活遭遇对他心理的影响,他提到了一种情结——俄狄浦斯王情节,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恋母情结。

      虽然达芬奇从小失去母爱,但是他的亲生母亲却一直默默的关注着他,并未远离。他虽然经常能够感受到一个温柔的女性出现在他周围,在她的梦境里,但却触不到她。这样就使得达芬奇对于女性在审美心理上产生了朦胧的距离美。所以,当我们看到蒙娜丽莎这张肖像的时候也会有这样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她似笑非笑,眼角略带愁容,但有一侧的嘴角却微微上扬,给人一种似要微笑的感觉,但仔细端详又似乎捕捉不到。就如某种花香,弥漫在空气中,只可在不经意间飘来,但靠近了寻,却又找不到了。蒙娜丽莎那种恍惚的隔着空气的朦胧的神秘感,按心理学分析,其实是达芬奇小时候对女性感性认识的心理映射:高贵端庄,神秘亲切而捉摸不定。也许正是这种不可捉摸的美打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使她们不远万里,慕名而来,一睹她的芳容。

        但也有人说看不明白,一幅肖像而已,比蒙娜丽莎外观好看的人多的是。但欣赏艺术,首先要明白,艺术的美不等同于外观的好看,不是依从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是由心灵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欣赏一幅作品,不单要了解画家的生平,心性,还要看作品产生的年代,社会背景。要想真正的看懂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的感人之处,除了了解达芬奇的生活、个性,还需要搞明白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源于古希腊所创立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思潮。虽然我们看到的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大都是围绕着神展开,但古希腊的神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有着七情六欲,具有人的自由天性。古希腊的社会政体也是围绕人展开,经罗马的承袭和传播,在整个欧洲世界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后来随着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位罗马的国教,整个欧洲就逐渐进入以神为本的中世纪。中世纪时期的生活艺术主要体现神的特质,而非人的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重又兴起了对古希腊以人为本的文化思潮回归,人们重新研究科学,发现自然,体察人性。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这种思潮从意大利开始蔓延至整个欧洲。所以,我们把那个转折时期称为文艺复兴。

       而蒙娜丽莎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转折时期。在这幅画中集中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潮对人的关注以及在绘画和科学领域新的研究发现。

       达芬奇是一个科学家,他对周围生存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为了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地下室解剖尸体,并画下详细的解剖图,为人类医学的进步和推动人体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正是因为这种忘我的探究,让他明白了人身体活动的奥秘,所以画出的人不单有外表,还有内部骨骼肌肉的支撑,科学而又合理。也明白了一个人面部的表情变换来源于肌肉的牵拉和收缩,所以,他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建立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的,真实而可信。

      但当时的模特因刚刚失去爱子而郁郁寡欢,达芬奇请来乐师为她演奏家乡的音乐,使她有了一丝哀婉的人的微笑,而非中世纪绘画面无表情的神的

      他还观察空气的变化对物体产生的影响,比如,雾气中的景物人物看起来边沿模糊,色彩略带青灰。即近实远虚,近暖远冷。这里的冷暖,不是我们身体的冷暖,而是感觉上的冷暖,我们一般把色彩按照给人的感觉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比如说,当我们看到红色橘黄色,会想到阳光,心理上感觉到一种温暖,所以我们将橘色红色的颜色称为暖色系;看到蓝色就会想到天空,想到海洋,就把蓝色称为冷色系。因为空气反射不同时间的天光的色彩,使离我们比较近的物体看起来比远处的物体要暖一些。

       达芬奇在描绘蒙娜丽莎的时候,为了增加《蒙娜丽莎》身后背景与人物的空间距离,把背景的色彩处理成了略带蓝绿的颜色,比人物的暖黄色冷了许多,这样背景会自然而然的后退。达芬奇十四世纪时就观察到了空气透视原理——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画家才用的理论,的观察发现可以说在绘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研究绘画技巧,在绘画实践中探索出光影法。也就是光打在一个实际的物体上,因为实体形体的存在遮住了一部分光而使一部分变暗,而光照到的部分变亮,达芬奇就利用这种观察结果和对人体解剖的实体理解完美结合,在二维的平面空间创造出三维的立体空间,超越了他之前画家在描绘物像时单线勾勒,平涂色彩的平面绘画方式。对于整个西方绘画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是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看到《蒙娜丽莎》整体浑厚沉稳,应归功于他大胆的对人物边沿线进行了弱化,从而增加了人体的体积和厚重感。

      《蒙娜丽莎》这张肖像集解剖学、空气透视学、光影法和人物心理研究于一身。所以,人们如此的欣赏看重这幅。不单单是因为她的外貌体现出来的端庄沉稳、深沉神秘的微笑,还有他对于整个绘画科学的上的贡献。

      另外,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作品大都是围绕着神和贵族皇帝展开的,《蒙娜丽莎》描绘的是一个普通人,歌颂的是人的精神,她身后朦胧的若隐若现的弗罗洛萨郊外的风光也赞颂了自然的美丽。集中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关注现世的思想内涵。



岩间圣母》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创作时期:1483~1485年(第一幅)

1508年(第二幅)



垂死的奴隶》

创作者:米开朗基罗


创作年代:公元1513年

规    格:高229厘米

存藏处:法国巴黎 卢浮宫博物馆



《花园中的圣母》

作者:拉斐尔

创作年代:1507-1508年,

材质:布面油画

规格:122cm*80cm

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文艺复兴艺术的宝库-----乌菲齐美术馆
下一篇: Claude Le Boul梦幻般的写实人体艺术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