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文 化 有 用 吗 ?

作者: 张应钦    人气:     日期: 2010/3/26

记得在去年的一次小型聚会上,著名画家曹俊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大意是“有人说,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所谓文化似乎没有什么用;但反过来看,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我当时还曾经开玩笑说,“曹俊什么时候成哲学家了?”现在看来,面对现实,您就会发现,“文化有用吗”这个课题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的。

那么,所谓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呢?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一个群体(通常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家庭等)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而狭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则是指包括拥有知识和技能在内的他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而已。所以,文化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人所接受教育程度对他个人生活质量是否有实质性的影响或者影响方式,途经及大小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答案显而易见 当然有用了,而且作用非常重大甚至于有时候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把这么简单的命题也居然变成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了?真不知道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怎么了?或者我们自身哪里出了什么问题了?

固然,我们不可以在“有文化”和“有学历”之间画上等号,但是那些拥有学历者至少不应该被视作缺乏文化之人吧?相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者,至少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应该相对更强一些才符合基本的逻辑吧?但客观现实为什么又是如此的不可理解呢?一直困惑着许多人的事实是,无论在我们原居住地,还是在海外,越来越多的个案正在为“文化没有什么用”这个让人无法接受的命题提供源源不断的佐证!“大学生淘粪工”“硕士生开出租车”“博士跳楼”“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富豪”诸如此类,这正常吗?

虽然先贤们也总结出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古训。但没有丝毫霸气更遑论匪气的“温良恭谦让”也确实向来被视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面对日益浮躁,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现实中还有多少人能坚守自己的那片迂腐的精神家园?如果不希望像梵高那样清高地忍受着一生的穷困潦倒,仅寄希望于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在身后多年最终还是会被人们认可的话,那么也许大家齐心协力把文化这块蛋糕做得更大,而不是争抢现存这一小块有限的资源,则或许是一个更明智和富有远见的做法。余秋雨,易中天,胡瓜,吴宗宪,韩寒等尽管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中,毫无疑问他们是很明智的现实主义者。

文化,作为社会的重要元素之一,无论它是与政治联姻,还是与经济携手,最终只有在其自身能够得以生存延续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大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并在大力发展这一生产力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价值所在,从而使长期固守这个安静的精神伊甸园成为可能。通俗地说,就是让大家都能亲眼看到或亲身体会到文化确实“有用”,从而走出文化被现代世俗社会尤其是被那些“穷的只剩下钱”的附庸风雅者所嘲弄所鄙夷的尴尬处境,以避免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思潮复辟提供温床。所以,文化首先应自重,然后才能赢得整个社会的实质性尊重,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之类的口号,或者只是关起门来享受自我欣赏和陶醉的小资情调。

总而言之,不管大众认为文化自身有没有用,但它确实正面临着现实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利用话语权优势把自身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更有市场;或者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把文化这个产业变为巨大的直接的生产力,从而彰显其价值所在。也就是说,使之变得对社会“有益”,对自身“有用”。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 如何面对糟糕的工作? 给您我的建议 (翻译文章)
下一篇: 直面种族关系 请勿刻意回避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