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漫游 - 若缺 :我喜爱的两首中秋词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诗海漫游 - 若缺

我喜爱的两首中秋词

作者: 若 缺    人气:     日期: 2006/9/25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在这喜庆的民俗节日里,阖家团圆,丰盛家宴,品尝月饼,临轩赏月,该是何等怒放心花的事。

    可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心理,又往往在这中秋佳节之际,使人们涌动起一股无法遏制的怀念桑梓,盼望与那被人为阻隔或无奈分离的亲人团聚的离愁别绪。古人不知写下多少诗篇,而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代表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眷眷情思美好底蕴的优秀之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话说得也许有些过头,但我们仔细品味那首词,难道你不赞叹不已,点头称是吗?

    本文不具体品味那首词,我要向读者绍介另外两首我所喜欢的中秋诗词。

    一首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读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很难揣测到诗中的具体指向,这首诗也一样。题为“嫦娥”,然吟咏再三,总觉得并非咏嫦娥而另有所指。纪昀说“此悼亡诗,非咏嫦娥”;当代著名学者沈祖芬更说:“李商隐二十七岁和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在他四十岁的时候,王氏就死了。从前面读过的《夜雨寄北》一诗中,我们看得出,他们夫妻感情很好。所以王氏死后,他写过许多悼亡的诗篇,《嫦娥》是其中的一首。”(见《唐人七绝诗浅释》)我赞同沈氏的这种说法,它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

    全诗写了主人公在花好月圆的中秋之夜,一夜未眠。写出了死别之恨,相思之情。短短四句诗,曲折、深刻、丰富、新奇,可以看出李商隐的独特艺术成就。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是写景,从自己着笔。第一句写室内,是说在云母石相嵌的屏风上,烛光投射的影子已经越来越暗了。古人的屏风放在床前,在天明以前这段时间是夜色最深的时候,由于夜色之深,更显得屏风上的烛影的暗淡。这里不仅写出烛光越来越暗,而且也暗示出主人公独处于空寂冷清的环境之中。第二句写室外,拂晓时分,长长的银河渐西,斜移垂地,繁星沉落,空旷的天宇只剩下寥落晨星,时间已由深夜而近黎明。要特别留意这两句中的用字:首句写室内的烛影用一“深”字;次句写窗外银河的落下,用一“渐”字,仔细揣摩可以发现,是写主人公一夜未眠,正因一夜未眠,才可能观察到室内外景色的这种细微变化。作者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表面写景,实在是写了主人公的内心巨大的隐痛。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后两句是抒情,即揭示出诗人这种隐痛,写了死别与相思之情。立意与技巧可谓上乘。另外,看这两句,要从全诗的布局来着眼,全诗是由景及情,由实及虚。第二句写了长河、晓星,是当夜的生活实际。而由星、河想到月,想到月里的嫦娥,特别想到中秋之夜嫦娥的孤独,极近情理。所以,请注意,这里是以嫦娥奔月,喻爱妻的亡故。在三、四句中作者放纵自己的想象,由这种想象中寄托着那份不可断绝的相思之情,一个“应”字,非常重要。因为作者对神话中的故事人物嫦娥寄予无限同情:是说嫦娥虽然吃了长生之药,到了月宫,青春永驻,但却孤独、寂寞,她的唯一伴侣不就是一个自己的影子吗?这种清冷的环境,难奈的寂寞,她应该后悔于偷吃灵药吧!还应该看到,作者更是从对方心理揣摩,并把对方------这神话中的人物比作亡妻,又以“碧海青天”----那空间的无限;“夜夜”-----时间的无穷,去抒写,去比喻在那无穷的空间和时间里,盛满的都是死别思念与伤痛!这里诗人感受对方的心情与环境,自然就连接了双方的情感,写出不仅自己思念对方,对方何尝不思念自己而悔恨自己的远逝?

    但我们欣赏此诗也必须明了:这无穷无尽的寂寞,本是生者即作者自己的感受,却推而及于死者,诗以妻子比为月中嫦娥,就有人间天上,永无会期之感,这也就更增添了死别的伤痛。

    另一首是辛弃疾的《满江红》词“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辛弃疾,两宋词作最多、成就极高、豪放派的大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南归后又有志难酬,最终忧愤而卒。这首题为"中秋寄远",可见是表达和抒发佳节思亲之情,虽没有具体所指,也许在这美好月夜里,北望中原的父老乡亲吧!总之,读这首词,不会产生像李商隐《嫦娥》那样的歧义。

    上片写中秋赏月。“快上西楼”,登高赏月,以"快"字领先,不仅写出其急切之情,更以"怕"字逗出担心之意----“怕天放、浮云遮月”。本来是“千里共婵娟”难得期待的时刻,一旦天公不作美,浮云遮蔽了明月,岂不佳期难再?这里是第一层意思;“但唤取”二句,是一个过度,赏月之时,必有声乐;“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是第二层意思,此是上片赏月的主句,以“冰壶”喻明月,且以 “谁做”,“最怜”极带情感色彩地表达对月的明亮迸发一种美的惊叹和爱怜之意!“问嫦娥”这最后两句,是第三层,由喜转悲,这一问显得格外亲切,明里是关怀嫦娥之孤冷,实则也是伤痛自己身与心孤冷无奈的处境。

    下片前四句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是一层意思;“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转入理性的思考与感叹,正是东坡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之意,这是第二层意思;最后情不自禁、饱含全情迸发了月圆永驻,与亲人团圆的渴望。

    这一气呵成的倾诉,言语迭宕, 深情溢于字里行间。本来应是娓娓道来的婉约之辞,却在豪放词家的情感迸发中,更为震撼读者的心灵!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诗海漫游 - 若缺 文章


知音 知己 相知

只留清气满乾坤 - 说林逋的咏梅诗词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杨柳与离别诗词

推荐一首屈原的诗

冷酷现实中的自我抉择——读诗笔记

咏月与中秋诗——读诗笔记

王昌龄的送别诗《送魏二》欣赏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杯春露冷如冰——读诗笔记

婉转曲折的别情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