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漫游 - 若缺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杨柳与离别诗词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诗海漫游 - 若缺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杨柳与离别诗词

作者: 若缺    人气:     日期: 2006/7/8


传统诗词里,凡有咏柳处大都与别离相关.恰如唐人刘禹锡所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杨柳管别离”(《杨柳枝词》)是也。

刘禹锡这里说的长安陌上”,也许就是指灞桥两岸吧!西安府志记载: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人称灞桥柳为天下第一柳也!又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也。”古人心里,灞桥、灞桥柳、灞亭,简直成为友朋、亲人、情人离别之痛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人们情感寄托与抒发的一种文化心理.唐人韩琮的《杨柳枝词》唱曰:“枝斗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灞陵桥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就是明证!你看,诗的头两句是赞美柳绿带来了春天的气息,那如丝的柳枝,那春生的“柳眼”,简直可以和婀娜多姿的少女争风斗艳,美得如画;再看后两句,诗情一转,因伤别之人“折柳送别”,那灞桥两岸垂柳枝条已所剩无几.

“折柳送别”的风习,据说汉代就有,可见诸文字记载还是从唐代始;浊酒一杯,长歌一曲,再折一枝垂柳送与亲朋,成了唐时蔚然成风的习俗。特别在文人交往的文化氛围之中更是如此盛唐诗人戎昱《途中寄李二》一诗曰:“杨柳含咽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借低枝便,莫遣丝扫路尘。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更咏叹曰:“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说的都是攀折为行人”的事;不仅如此,送别时除了“折柳相送”,还要吹笛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唐代流行的这种送别曲子,诸如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 唐教坊曲《杨柳枝词》;再者就是非常著名的源于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那些飘泊在外的游子每每聆听到这些曲子时,也会钩起他们强烈的思人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大诗人李白客居洛城(如今洛阳,唐时称东都)时写下的《春夜洛城闻笛》,就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人同此心的故园离愁。全诗以“闻”为诗眼,写下了在一个春风吹拂而又寂静的夜晚,诗人先是听到笛声,随后仔细倾听,方知“天下伤心是别时”离恨情深的《折柳》曲;是它不仅唤醒了蕴藏在诗人心底的乡情,同时更让诗人联想起那些跟自己一样的游子,又有谁能不激荡起浓浓的乡情?可见,《折柳》在这里不仅仅是一支乐曲,是一种油然而生共知的情绪,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更代表着一种民族恋乡”“思人”的文化心理

当然,在这类古典诗词里,我们更有理由喜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

盛唐时期王维写的那篇脍炙人口久负盛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尽管这首诗没有具体描写 “折柳赠别”,但与柳却有扯不断的联系.

唐时人们从长安远行东南,在灞桥相送;而由长安远去西北则于渭城相送.这首诗就是写了在春天的一个清晨里,诗人在渭城(今咸阳)送自己的朋友去大西北安西(唐时安西护都府,今新疆境内)的征程遥远,吉凶未卜;生别难忍,会期难料。然而诗中似乎并没有抒写这种人之常情的惜别之痛,更没有那样一种黯然销魂的情调

一般说来,这类送别诗,头两句写景,写离别时的场面;后两句抒情,特别要表达对远行者的祝愿。诗的头两句景物描写, “朝雨”非常重要因为就是在与那位朋友别离的早晨,下了一场蒙蒙细雨, 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那是说雨下得恰到好处。由于这场雨,一眼望去,从渭城西去的大道上,显得特别洁净、清爽,而且, 正因为有了这场“朝雨”,把平时笼罩在灰蒙蒙氛围里的杨柳洗刷出翠绿的本色,更因柳色之“新”,映照出来“客舍”的青青来。这清新明朗的场景和画景的展示,为后面诗人的抒情与祝愿的基调做了重要的铺垫。后两句的剪裁也很精彩离别时,特别这样一种 后会无期的分别,千言万语的话别,这一切诗中都舍去,只凝聚了两句话,即宴饮话别结束时,诗人对朋友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读到这里,给读者心灵的启迪恰是悲而不伤的一种悲壮的震撼!因为诗歌的话外音,更多的是对友朋的一种劝慰砺志和热切期待,读者产生这种感受,不能不说也来源于前面的景物描写。因为在国人心,宇宙中垂柳那一片翠绿,不仅象征春天的生机勃勃,更因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垂柳那适应生存环境的无比生命力。这恐怕就是对朋友祝愿的重要蕴涵吧!由此可见,在王维这首即便抒发离别之情的诗篇,也显现出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时代精神!

古典诗词中与折柳或与柳树相关联的抒发别情的诗篇,真可谓美不胜收。然能为人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并每次吟诵都能令人震撼的,恐怕应推李白写下的那首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人说,这是一篇千古绝唱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那是因为:这首词情感层面上的激荡人心和显现出来的历史的厚重感。词里面的主人公,那位脱俗又美丽的秦娥,无须再来考证她是否就是传说里升仙的秦穆公的女儿,因为她的悲欢离合的伤心往事,她的伤情之纯真伤情之凄婉伤情之美丽,代表着发生在灞桥柳边无数伤心别离的爱情故事。词里面的“萧声”“秦楼月”“灞桥柳”种种意象,已经成为读者对“凄美”形象的永久记忆正如有的欣赏者说的那样,“由秦娥之相思而勾引出无数人的相思,无数曾在此患过相思的人,尚活着的,已去世的,现在的,历史的……”,桥边的柳枝被无数爱人的手折断,送给她所爱的人,柳枝在爱人们的手中被揉搦传递,又曾牵过多少爱人的手?灞陵沧桑,灞桥沧桑,柳枝更是有着年轻面孔的沧桑老人。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它已经不是一句普通的言语代码,而是诗人以他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洞察力,满月的情感,大师的笔力揭示出人类最柔美最伤痛最持久最丰厚最内涵的那份情思使这份情思永远成为人类情感生活中的精神抚慰和审美享受.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诗海漫游 - 若缺 文章


知音 知己 相知

只留清气满乾坤 - 说林逋的咏梅诗词

我喜爱的两首中秋词

推荐一首屈原的诗

冷酷现实中的自我抉择——读诗笔记

咏月与中秋诗——读诗笔记

王昌龄的送别诗《送魏二》欣赏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杯春露冷如冰——读诗笔记

婉转曲折的别情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