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稿 :《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读者来稿

《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

作者: 段乐三    人气: 4902    日期: 2018/10/9


 
《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之一·
趣话汉俳
文/ 段乐三
           一
        诗的品种很多,外形是标记,分不出谁伟大谁渺小。
    汉俳是诗的新品种,优众之优。
    好的汉俳不老,与日月同在生辉。但是,要出神:四平八稳,读者无获;故弄玄虚,让人茫然;无病呻吟,看官厌假;献媚取宠,叫人恶心。出诗容易出神难,出神功夫在诗外。要入化:入化的诗,操作游刃有余,处处得体,短如画龙点睛,长则一线花廊。入体容易入化难,入化功夫在诗内。
    总之,要脱庸、离俗写汉俳。
          二
        汉俳像珍珠落盘闪耀,但不是珍珠那样只做贵人的妆饰物。好的汉俳,群众同样能创作、爱欣赏、具有使用的能力。
    汉俳像群花风格各异,但不是群花那样只应时开放一下。好的汉俳,能绵亘千秋、有益万代。
    汉俳像熟透的水果,有色有香有滋味,但不是水果那样要求皮肉完美。好的汉俳,只是鲜鲜的果汁,沁人心脾。
    汉俳像陈年老窖酒醉人,但没有至人发狂那么高的度数。好的汉俳,愈醉愈明,愈醉愈仙,愈醉愈理世间万象。
         注:此文原载作家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千家诗话》一书中。
         

《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之二
汉俳的由来
文/段乐三
 
        众所周知,日本人是学习中国文字才有了日本文化,于是,创造出混合一些中国字形的日语。日语字音,有些没有实际意义,要组成音节才能表达思想。他们创造的一些诗歌,最为流行的叫“俳句”。俳句有17个音,组成音节后,不像汉俳,没有汉俳17个字的含义。通常,17个音的日本“俳句”,翻译成汉俳,一般10个以内的汉字就能完整表达出来。
        俳句在日本,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诗歌主体,有很多全国性的俳句团体和各地的俳句组织,还有专门的俳句刊物。
        中日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曾任中国汉俳学会副秘长董振华先生,撰文介绍:“唐诗随着日本的遣唐使和中国高僧渡海东去,到日本落户生根,开花结果。日本文学史家认为,八世纪以后日本的和歌、俳句以至其它文学作品都能看到唐诗的影响,日本历代都有不少诗人、歌人、俳人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合乎规矩的汉诗,甚至有的造诣颇深。”但是,中国知道“俳句”或留日学生能用日语写作“俳句”的人,却很少。在1980年5月30日以前,从来还没有人想到过用17个汉字来创造“汉俳”。也就是说,这个日子之前,中国的文学史上,是没有汉俳诗歌品种和汉俳这个名词的。
        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协会首次接待以大野林火先生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两国诗人欢聚之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借用日本俳句17音为模式,用汉语律句的平仄规律,即席吟诵诗歌三首。其中有一首是:“绿阴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于是,用17个汉字创造出来的“五、七、五”三句格式的诗歌,就被定名为“汉俳”了。当天,在北海仿膳迎接日本朋友宴席上,时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的林林先生,也借日本俳句17个音用汉语17个字“五、七、五”三句格式即席吟诵了自己创作的《迎俳人》二首。6月7日,访华团去上海,杜宣先生在欢迎会上也仿照这种样式诵读了自作的《君来自东岛》。1981年,《诗刊》第六期公开发表了赵朴初、林林、袁鹰等人的汉俳。1982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又发表了赵朴初、钟敬文等人的汉俳。
        所以,林林先生说:“古代汉诗是输出的,现代汉俳是引进后由中国诗人再创造而成的。”
        有人说,在《诗经》里就有了汉俳的影子,这种想法太幼稚。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时就有人创作了汉俳,这是凭空想象。
        有人说,用中国文字写作的“汉俳”,就是日本人写作的“俳句”,这是十足的文盲。不认识日文,是没学习日语,情有可原;不认识中文诗歌,是睁开眼睛说瞎话。
 
注:此文原载《盘锦诗词》2008年1、2期合刊。
 
 
 

 
《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之三
正确对待汉俳
文/段乐三
 
        所谓正确对待汉俳,是因为汉俳是汉语新诗,是中国文化文学领域诗歌界的年轻伙伴,是有着国际交流往来的文化天使,不要对它随心所欲,不要对它说些有失尊重的讽凉话。
        汉俳姓什么?
        汉俳姓汉,名俳。汉为汉语,俳为诙谐滑稽,汉俳要求是汉语写作出来的富有风趣、令人欢欣的短体诗歌。
        目前,不知汉俳是回什么事的国人还很多,这是因为汉俳年轻的缘故。自从1980年5月30日由赵朴初、林林两先生创立汉俳至今,时间还不长,对一个人来说,可以说正走在人生蓬蓬勃勃的时期。对于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来讲,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当做成人看待。所以,汉俳的知名度还有待热心汉俳的人细心呵护、倾心推介,多有一些人多用一些心去做汉俳的宣传、普及工作。
        不可思议的是,有个别文化人,把“文革”那套又搬出来了,给写汉俳的人划类,划为“亲日派”;更荒谬者说汉俳是日本诗,说汉俳是中国的“俳句”,还说“去学日本人的东西,有损民族的尊严。”说这样的话,若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年代出自文化人的口不足为怪,改革开放多少年了的当今中国文化人,还出这种无知的恶浊语言,便不得不理论一下。国与国中的文化交流,亘古有之,源远流长。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人,不断学习中国文化,成就了他们的文化腾飞。仅仅只说他们学习汉诗,就创立了和歌。我们欣赏日本的俳句,又创立了汉俳。这种文化相辅相成、亲密交往,有何不好?林林先生在《汉俳首选集》的序言中说过:“古代汉诗是输出的,现代汉俳是引进后由中国诗人再创造而成的。中日友谊要通过各种渠道来体现,汉俳创作也可以算是两国文化情感的一种沟通吧。”我想,汉俳是中国诗歌的血脉,与日本的俳句,应该是近亲关系。再打个比方说:如果汉俳是舅舅生的儿子,那么俳句就是姑姑生的儿子,汉俳与俳句是姑舅老表关系。这种文化上的亲缘关系,应该好好尊重,何必轻视?否则,我们的学校还开外语课做什么?我们的学子还去外国留学做什么?至于个别说汉俳是日本诗的人,居然将汉语写成的诗当作日文读,这是不是睁眼说瞎话!
        其实,心态不正的文化人说出的错误言语,不正心态有二:一是自己没认真学习写汉俳,没有品尝到写汉俳的快乐,便眼红别人,心生妒火伤人。二是把过去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疯狂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牵扯到文化交流上了。国家领导人宽宏大量讲友谊、讲合作,我们就不能学着点吗?
         注:此文原载新西兰国家《先驱报》中文版2006年5月30日与2006年6月6日“先驱副刊”上,又被选入“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 论文集中。
 
 (段乐三,中国汉俳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首届汉俳百家诗人,曾任中外首家《汉俳诗人》杂志主编,国内国外汉俳推广者和普及者。)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读者来稿 文章


请回答一九八四,看完泪如雨下

和顾城共度的青年时光

南溟出版基金开始接受2021年资助申请

国家一级书法家凌玉海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不应忘却的回声(散文)

我为什么不投工党?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阿爽作品

唐詩七律 依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唐詩七律 依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長相思《雙聲疊韻》 詞組3首 依白居易

中華新韻 诗词元曲三首

(新西兰)嵇春声先生古诗词作品吟唱欣赏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