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怀 :一夜变天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与怀

一夜变天

作者: 何与怀    人气:     日期: 2007/12/8



变天之夜:在位总理在自己选区

竞选失败——一个标志性的“革命”

 

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晚春的澳大利亚,风和日丽。

这是国家联邦政府大选之日。投票于全国各地当地时间八时开始。全国一千三百六十多万名合法选民陆续在七千七百二十三个投票站进行投票。一千四百二十一名候选人竞选众议院的全部一百五十个席位和参议院七十六个席位中的四十个席位。

起床的时候,我就想着去投票了。当然是全家一起去比较好,所以我等着,因为是女儿开车。结果她们忙这忙那忙到十一点才到投票站,一看投票的人排队排到马路边,想想不必浪费这个时间,只好又开车先回家。下午再来,已经是四点钟,两个钟头后投票站即将关闭,但此时人已不多,倒很有一番松闲自在的感觉。

我此时突然还感到,我这番松闲自在的感觉,其实也是许多澳大利亚人今天的感觉。虽然今天,一些政治人物,一些政党,就此决定其命运;虽然今天,以中国人的语言来说,可能就“变天”了——直至此刻还是澳洲总理的何华德(John Howard)的警告言犹在耳:“要是你改变这个政府,你就改变了这个国家!”("If you change the government, you do change the country!")但是,对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澳大利亚人来说,他们只是要尽一个公民的职责,也是要行使一下纳税人的权利——投票,投给自己喜欢、觉得能反映自己意见代表自己利益的人以让他们有可能上台任职(或不被推翻)来为自己办事。至于结果如何,就看自己的选择是否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一样。每个人都在参与创造历史,但心态平常,并不自觉。所谓公民的自豪感、庄严感,有也是藏在心里,并不需要挂在脸上。

晚饭后,就守在电视机前。心里,有些复杂。我不属于任何党派,可算是一个“局外人”;但作为一个澳洲公民,当然又是一个“局中人”。我有自己的选择。我又是一个华人,曾经在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里生活过,思绪免不了纷杂繁多。

我关注这次大选,已预感到会发生什么。

果然——

晚上八时开始点票后不久,执政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就显出不妙,各地开始点出的选票大都落后对手反对党工党。

八时三十分,工党已在全国各地首先夺取了二十个席位。

同时,各个电视台纷纷传出一个爆炸性的讯息——何华德总理在自己的本那龙(Bennelong)选区形势危急。此后两个小时的计票过程里,何华德先生都是以百分之四十八点九对百分之五十一点一左右(把拨票计算在内)被他的对手麦姬女士(Maxine McKew)领先。虽然相差微小,但这还是难以想象的啊!要知道,何华德三十三年来,于1974、 1975、 1977、 1980、 1983、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8、 2001 和 2004年连续十三次,都是这里的选民一直亲切地尊敬地把他送上联邦众议会的;而他的对手麦姬原来“只不过”是一位澳洲ABC电视台的记者和时事节目主持人,而且只是九个月之前才加入工党并听令于这个党为了专门对付总理而才由别处“空降”到本那龙选区的。但是奇迹硬是被这位口齿伶俐应对自如身手非凡的女士创造出来了。这样一来,何华德便成为自从1929年即七十八年以来第一个——也是澳洲有史以来第二个——在位总理在自己选区竞选失败从而失去最起码的议员资格(11月30日海外选票计算完毕最后正式确认)。这听来像做梦,像在梦乡幻游,又看似是一场革命。真是甚具标志性!——它预示澳洲人民要推翻何华德政府了。

十时过后,何华德知道毫无希望了。他在悉尼的总理官邸Kirribili House 打了电话给他的对手工党领袖陆克文先生(Kevin Rudd),祝贺对方胜利,承认自己失败。然后驱车到悉尼市中心的Sofitel Wentworth Hotel。这里聚集着忠于何华德的自由党大小官员或支持者——他们本来希望会听到他们的领袖和总理第五次连任的好消息的。

十时三十分,比人们预料早了半个小时,何华德向全国宣布竞选失败。他在电视演说里,一面恭贺陆克文,一面不忘强调自己为澳洲缔造骄人的经济成绩。最后,何华德神情悲壮地向他的支持者挥手告别,衷心感谢他们多年来对自己的拥戴。

此时,计算中心的大屏幕显示,工党在全国已获取八十席,比大选胜利所需要的七十六席还多了四席。

接着,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市,在如醉如狂的人群注视下,在振耳欲聋的欢呼声中,新当选的澳洲总理陆克文满面笑容,携妻、子、女、婿同登讲台,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地作了一篇准备精细的胜选演说。他说,今天澳大利亚人民做出了决定,我们这个国家要向前迈进。他表示将带领澳洲展望未来、翻开历史新页。他强调新政府将照顾澳洲社会的每一个阶层。

真的“变天”了。这么容易。有点不敢相信,其实又在意料之中。

从今天起,全澳大利亚出现“从墙根到墙根”的工党政府(wall to wall Labor governments)的状况——联邦是陆克文的工党政府;而新州、维州、南澳、西澳、昆州、塔斯马尼亚、北领地和堪培拉首都地区的所有州一级政府也已经悉数归工党执掌。何华德这一次输得真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全国山河一片“工”,这在澳洲历史上亦是一项难以想象的纪录。

 

回顾:新星与老手的对决——陆克文的“新领导”

进取理念对何华德的“合适领导”的保守劝告

 

1996年赢得议会选举以来,连续四届执政长达十一年半的何华德为何一夜之间顷刻输掉江山而且输得这么惨呢?我一个晚上都在想这个问题。

出生于悉尼的何华德,现年六十八岁,从政经验丰富,可谓政坛老手。他从悉尼大学毕业后,逐渐到政坛发展,于1974年进入联邦议会,随后在1985年当选自由党领袖。但在1987年的议会选举中,自由党惨遭失败;何华德的支持率降至百分之十八,以至五个月后失去自由党领袖地位。他当时心灰意冷,根本不相信自己能重返政坛中心。但此后自由党连续两次选举失利,只好在1995年再次把他找出来担任自由党主席。终于,屡挫屡战的何华德自从1996年3月大选胜利后就交了多年好运。

今年又要大选了。10月14日,按照法定程序,何华德拜访了澳大利亚总督杰弗里,请求解散议会并于11月24日举行联邦大选。获得批准后,选战随之拉开序幕。在这之前已有不短的一段时间,多次民意测验都显示作为总理的何华德以及他所领导的政府不如反对党。这也是为什么他迟迟才宣布大选的原因——他想找一个比较好的时间。当然,未选之前谁都很难下定论,在何华德看来更是如此。他觉得“还有很多人还没有做出决定”。

何华德在堪培拉宣布大选日期的记者会上说,澳大利亚经济在联合政府执政时期运行良好,上个月失业率达到三十三年来的最低点,政府方面还将宣布改善居民生活的一系列措施。何华德认定,他的外交政策确保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在伊拉克驻军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他排除了在竞选期间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可能性。何华德认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迅速,选民满意现状,不会轻易信任执政经验不足的工党。

在何华德宣布大选日期两个多小时后,工党领袖陆克文在布里斯班举行记者会,阐述竞选政策。他打出“新领导”的口号,强调澳大利亚人需要新领导人来改善国民教育及应对全球变暖等问题,因为这些关系到民众的利益。他许诺说,工党如果在大选中获胜,将努力改善教育,加强职业培训,签署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并从伊拉克撤军。

陆克文今年五十岁,出生在南昆士兰州的一个贫困家庭。十一岁时,父亲在车祸中去世,留下母亲一个人抚养四个孩子。小小年纪的陆克文不得不随母亲辗转奔波。他回忆说,有一次母亲忙着找地方落脚,他自己不知不觉在车上进入梦乡。这段困顿的经历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1998年首次在联邦议会发表演讲时说:“和成千上万的母亲一样,我母亲不得不依靠微薄的慈善机构施舍养活一家人。这让我想到,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弱者。”

童年的不幸激发陆克文从小学习努力,志向远大。他中、小学时一直是班中最好的学生,而且参与政治活动。1972年十五岁时就加入工党。1976年,他进入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主修汉语和中国历史。19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澳大利亚外交部门工作,曾先后被派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和中国北京等地。1998年,陆克文当选工党众议员,随后担任工党外交事务发言人,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2006年12月,多次惨遭大选失败和为党内领导纷争、替换所严重损害的工党,选了年轻的陆克文作主席。

当工党领袖不到一年的陆克文,从政坛履历和年龄来说,都比何华德“嫩”许多。因此,这次选举被看成是新星与老手的对决。

但是,陆克文斯毫不示弱。如在10月21日晚上的选前电视辩论中,何华德的表现明显不敌陆克文。当晚,在首都堪培拉的议会大厦,两人就汇率、税收政策、教育、气候变化和澳大利亚在伊拉克的驻军问题等议题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激烈辩论。何华德在辩论中极力强调自己丰富的执政经验,但分析人士认为他表现得过于消极,因为他把大部分努力都集中在攻击工党上。而陆克文则表现得更有说服力,更热情而且充满魅力。

陆克文一系列改革倡议和承诺,展现了他“新领导”、“新未来”的执政理念,赢得了众多选民的支持,其中包括澳媒体大亨默多克的认同。而执政联盟虽然以澳未来更需要“合适领导”(不是“新领导”)来应对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形势为口号,但是,在过去连续六次涨息、住房价格高扬及生活压力加大等重大民生问题,却使现政府频陷尴尬。劳资法改革引起的抗议和罢工风潮,更在竞选中不断成为攻击何华德政府热点。

面对民调不断传来的“喜讯”,陆克文一直保持着低调和谨慎。他对工党在澳建国以来的几十届政府中的执政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因而时时提醒自己和同仁:取胜之路好比“攀登喜马拉雅山”。他懂得“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没有显出丝毫轻松,仍在做最后的冲刺,一个选区一个选区地铺着走向最后的胜利之路。

 

回顾:“传单门”丑闻,以及何华德自己的失误

 

这次澳洲大选,发生一个“传单门”丑闻,多少说明执政党有点像“垂死挣扎”了。

遭揭发的堪称“丈夫助选团”。杰基.凯利(Jackie Kelly)女士是联邦政府的体育旅游部长,她自1996年当选悉尼西郊的林塞(Lindsay)选区议员以来一直深受何华德的青睐。11月20日晚上,她的丈夫加里.克拉克(Gary Clark)和几个同党在两党胶着的林塞选区内散发宣称来自“伊斯兰澳大利亚联盟”的传单,内容是感谢工党“支持宽恕我们因巴利岛爆炸案而被不公正地判处死刑的兄弟”。可是,这个“联盟”完全是克拉克等人虚构的组织,根本不存在。他们试图通过这些传单将工党与恐怖分子“挂钩”,以此嫁害骗取选民支持,但是不期被对手逮个正着。

处于劣势的政客总想耍些手段以求一搏,比这更严重的有的是。我想到2004年台湾的大选,“319”枪击案一下子改变选情,结果陈水扁以微弱多数当选。这两颗被安排得恰到好处的子弹事件到现在还是莫名其妙,但是陈水扁的“总统”却当了下来。我想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上不得台面的龌龊之事在澳大利亚不易得逞。“传单门”当时即使不是马上暴露,受害者工党肯定会全力申诉;警察会介入,肯定会弄个水落石出。

此次丑闻发生后,何华德连忙出面辩解,说这绝不是他们选举活动的一部分。但是恶劣后果难以挽回。陆克文抓住机会攻击说,这一丑闻显示自由党惯于丑化对手。美国《国际先驱导报》作出如下观察——尽管何华德努力减少丑闻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他对本党颓势似乎已经无能为力。“我已谴责这一行为,我已表明自己不赞成,我认为这是愚蠢的、错误的、无礼的、不正确的,”何华德无奈地甚至有点绝望地说:“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何华德自己更犯下不少错误,可惜他却不自觉,为自己的惨败埋下伏笔。

例如,《京都议定书》,这个事关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事关全球人类前途的协议,我简直不理解,像澳洲这样的国家,怎么可以不加入?!何华德怎么能够就是拒不签署?!澳洲今年遭遇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最严重的干旱,这场水危机让更多澳人意识到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澳洲人民环保意识本来就非常强烈,环保主义势力很大,但何华德却顽梗不化地把自己置其对立面。由于他的态度,使澳大利亚和美国成为抵制这一倡议的仅有两个发达国家,这也把澳洲置于被全世界非议的位置。他的政府并不缺有识之士。环境和水资源部长马尔科姆.特恩布尔今年早些时候在内阁会议上就呼吁加入《京都议定书》,但何华德显然听不进这个建议。10月底,距离选举不到一个月,这个政府内部分歧被曝出,当时执政联盟内部就担心,这将使何华德的竞选活动受挫。

在对待移民问题上,何华德也得罪了不少选民。他把“移民和多元文化事务部”改组为“移民和公民部”,被认为是在澳大利亚实行多元文化的一个倒退。在“四五七签证”持有人被雇主剥削问题上,何华德也受到舆论的强烈攻击。

何华德这几年来,关于他何时退休并把大权交给他的副手财长高德乐(Peter Costello)这个敏感问题,一直有些暗示但又态度暧昧,也是人们一直议论纷纷的话题。大家知道,何华德执政十一年多,在经济上取得不错的成绩,高德乐这个财经天才应该记为第一功臣。如论功行赏,更为了培养接班人,内阁不少大员也认为何华德早该让位了。为了这个悬而未决的议题,自由党,特别在维多利亚州,消耗了过多的精力。可是,直到投票前十天何华德才就此事给出迄今为止最明确的表示,声称他计划如果大选再度获胜,到任期的第二个阶段,即两年后,或至少十八个月后,高德乐有可能接替总理职务。

在我看来,这个表态既不厚道亦很失策。眼下是你何华德而不是高德乐在竞选总理,高德乐没有面对选民没有发表执政纲领,你叫选民如何投票?果然工党马上乘机向何华德发动攻击,提醒选民不要听信何华德的竞选承诺,因为即使他赢得大选,也会在下个任期内交出领导权。何华德这一接班计划应该也造成选票的流失。

大选失败那晚,何华德在他的承认失败的告别演说中,呼吁他的自由党团结在他的“接班人”新领袖高德乐周围。但一切已经为时太晚不可挽救了。第二天,高德乐就明确声明,他拒绝担当自由党的领袖或副领袖。他后来在澳洲ABC电视台采访中表示,如果何华德先生当时功成身退的话,自由党联盟本来可以弱化陆克文的“新领导”理念的。的确,何华德过于自负了,以致错误估计形势,遭遇滑铁卢,不但损害了他的党,也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因此,何华德还有一个“过错”——就是他执政时间过长。这一点,在中新社堪培拉十一月二十四日电中,也被明确归纳为他之所以失掉“江山”的“一个重要原因”。何华德已经连任四届,时间将近十二年,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执政时间第二长的总理(仅次于自由党创始人罗伯特·孟席斯)。许多选民对他的政纲本无太大意见,仅仅是从“江山轮流坐”的角度就没有投他的票。他们意见非常简单:不是何华德不成功,而是他的长期执政让选民厌倦了。

一个“成功”的政府也会失败,这也是“澳洲特色”吧。

这样,何华德回天无术,根本谈不上“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变天”后第二天,何华德一如往常,清早到悉尼港湾急行步。他拒绝对守候的媒体发言。有人问他的感觉,他只说“很好”。

自由党第一第二把手相继下台,造成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元气大伤,其形势绝对“不好”。许多人预测,如果工党不犯致命错误,自由党三几年都很难夺回政权。

 

“华”因素:对陆克文的一些解读

 

陆克文的成功当选,也使他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中国通”总理。他的“华”因素引起全世界瞩目。

陆克文从小便对中国很感兴趣。正是在大学读中文专业期间,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在其影响下,他一家都和中国语言文化颇有关系,大儿子正在复旦大学学习,最小的儿子也在学中文,女儿杰西卡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跟着父亲在中国居住过,能讲普通话,女婿谢若谷更是一位澳籍华人。

竞选期间,陆克文较之何华德,看得出更重视华裔选民,因此也得到更多支持。工党用中文印发“投票指南”,邮寄到许多华裔家庭里。为了争取在海外的澳洲公民的支持,工党还在香港闹市设置大幅广告。至于工党里的华裔成员,陆克文充分发挥他(她)们的作用。特别是黄英贤女士(Penny Wong),作为澳大利亚首位华裔女参议员,工党给她重要地位(陆克文当选后,更任命她为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长——黄英贤因此成为澳洲联邦政府首位华裔部长)。为了击败何华德,陆克文也派了女儿和女婿出马,为本那龙选区的工党候选人麦姬拉票——这个选区的华人和韩裔等亚裔社群握有该区三成选票,其中华人占百分之十七点五。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的华人,比较认同陆克文的教育政策。陆克文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更让他在华裔中大受欢迎。悉尼市内一个华人长者俱乐部干事指出,俱乐部的八百名成员都会投票给工党,原因是陆克文与他们“同声同气”。在澳洲新移民比例较高的二十个选区中,十九个由工党控制。工党的胜利,显然有“华”因素。

竞选期间,陆克文表示重视澳中关系。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能当选总理的话,将制定一个为期五十年的“澳中战略”。陆克文看到澳中经济上的互补性的重要性。他说,中国现在经济的工业化的速度非常快,而澳大利亚希望在长期里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料供应国。所以很明显,资源和能源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且在未来的金融服务领域、生物科技领域和清洁能源领域,两国也都有很大的互补性。这将给两国民众带来很大好处。

目前,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也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陆克文希望和中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双边贸易关系。他相信,如果双方能够实施一种雄心勃勃的、头脑清楚的、有远见的战略,使双边贸易实现一般性的自由化,并且覆盖农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的话,澳中之间能够构建一种很好的经济关系。这将不仅是未来十年的关系,而且是未来一个世纪的关系。

陆克文素来被视为“中国通”。今年9月在悉尼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他曾以熟练的汉语语惊四座,博得中国代表团的阵阵掌声,一时成为媒体的焦点。其后他用汉语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了三十分钟。据说,他在APEC峰会期间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谈时,曾推荐美国记者库尔兰齐克所撰《魅力攻势》一书,该书分析中国软实力的增长与美国影响力下滑的原因。

陆克文当然会充分发挥他的优势。在大选期间他就说过:“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超级强国的中国,将会影响澳大利亚在东亚的防御安全。当我们谈到中国事务时,我想我有绝对的优势。”

陆克文当选后,中国大陆媒体热情地连续给以大版面的报道,特别突出他懂汉语的背景,出现“陆克文热”。其所隐含的信息不言而喻。国际上国家间关系当然首先是由国家利益所决定的,但在冰冷的政治后面,个人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甚至可以说,国家间的交往和领导人的风格、魅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有许多例子,如二战时期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的斗争和合作,如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果断决策……陆克文和胡锦涛会有什么样的互动,也是让人拭目以待的。

不过,一些中国大陆观察家提醒中国人不宜过分乐观——“我们有所期待,却也不能给予太多的期待。”他们分析道,从外交政策的传承、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等各个角度来看,澳大利亚“对美优先”是不会变的。其次,“中国通”陆克文是私事,而“总理”凯文.拉德才是公事,不会“假公济私”。而且,即便“亲”某个国家,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唱赞歌。

尽管道理都清楚,但重感情的中国人依旧喜欢公私混合,把感情因素夹杂到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用“亲美”、“亲日”评价一个人的对外倾向,评价外国人时也容易顺着这个思路走。总而言之,他们说,对“知华”的陆克文不应该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只是出现精通汉语的外国人当国家领导,对中国来说毕竟是“积极的信号”。

事实上,摆在陆克文面前,有一个很复杂也很有趣的国际形势——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美日澳“遏制中国铁三角”和堪培拉、华盛顿和北京的“战略三角”的内内外外的互动。

一般估计,陆克文的澳美关系很可能会比何华德执政期间稍为疏远一些。他承诺就职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商谈从伊拉克撤军;他迅速采取行动,促使新议会批准《京都议定书》,这都是澳美不再采取一致步调的证据。与美国“拉开一点距离”的“知华者”未必“亲华”,但陆克文会执行重视中国的亚洲外交政策。美日澳“遏制中国铁三角”如果存在的话,它将会有所松动。

今天澳大利亚的国际位置实在很微妙。它与美国是最坚定的军事和政治同盟,但其经济动力却是来自中国;而中美两国又是社会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互不相同而且大大小小的利益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的国家。国际分析家说,陆克文怎样维系堪培拉、华盛顿和北京的“战略三角”以及其能力如何,对澳大利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崛起让北亚和美国产生了紧张情绪,陆克文会扮演一位“主动调停人”,将充分运用外交官的平衡感,在美中日和东南亚各国之间开展协调的平衡外交。他重点之重点无疑是设法同时与华盛顿和北京——今天世界双强——保持着牢固关系。这难度很高,需要不同凡响的技巧。甚至需要运气。目前陆克文运气看来很好,因为华盛顿和北京近年来关系还算可以。如果中美关系出了问题,陆克文的钢丝绳便不知如何走下去了。

 

2007年12月1日于悉尼)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与怀 文章


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除夕快乐!



是挽歌,是控诉,也是未来的揭示 ——从沈嘉蔚巨作《巴别塔》谈到“习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杨恒均博士的意义

澳洲改宪公投告败:幸与不幸

何与怀:一场人为撕裂澳洲社群的“盛举”

就是要人人自危,全民互撕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