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童年回憶之十五 我的小學(下)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童年回憶之十五 我的小學(下)

作者: 傅金枝    人气: 4158    日期: 2015/2/23


鄭老師家裡有老人、太太和四、五個孩子,還種著十幾畝的地,家裡也夠忙的,生活也不富裕。可鄭老師從未因為家裡的事影響過教學。由於教學認真,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很好,因此鄭老師在我村很受村民的尊敬和愛戴,在附近周圍各村也都有很好的口碑。他在我村教學共有 7 — 8 年的時間,後來調到別的村去了。到了 61 年的困難時期,他退職回家了。他退職的原因是當時國家出臺了一個政策:教師如果退職,國家可以給你一筆退職費。大概家裡實在是過不下去了,此時此刻一家老小的生命最要緊,拿到一點錢先把眼前的災難跨過去再說,於是忍痛把工作丟了。

這項政策的製定者我想一定是陳雲,困難時期為給別人擦屁股,出了不少類似的點子。同樣的戲法在改革開放時期又上演了一次,這次的導演者是朱鎔基,他給國營企業的職工一些錢,叫做“買斷工齡”,就這樣打發他們回家了。其實對中國近代、現代的各號人物,陳雲尤其是朱鎔基,是我最欽佩最尊敬的兩個人物。要不是有人製造出三年的大饑荒,陳雲又何必做惡人,出此下策?要不是幾十年來中國產生了那麼多“國”字號企業,毫無效益甚至什麼產品也做不出來,一大幫人在那混吃等死,沒完沒了的吞噬國家的資源和資金,又毫無顧忌地向周圍散發著污染,朱鎔基又怎麼會下決心整頓這些國營企業,忍心讓這些還要養家糊口的職工丟掉飯碗?

一間教室裡坐著四個年級的學生,由一個老師上課,那可夠亂的。授課的方式是給一個年紀上課,其他三個年級自己溫習或者做作業。現在的人對這種情況可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可我們那個時代我們那個地區,所有的村莊都是這樣,也就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反而覺得理應如此。其實老師在給別的年級上課時,學生也不總是老老實實地溫習自己的課,豎起耳朵來偷聽別的年級的課那也是免不了的事,我就經常這麼做。管它是那個年級的課,既然在同一個教室裡,聽得見又覺得有趣味,也就聽了。如今回想起來,這種情況對於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是很有好處的。

那時教育經費很緊張,鄭老師也很窮,學校裡沒有表,鄭老師也沒表。何時上課,何時課間休息,何時放學,都是鄭老師估摸著來。鄭老師常常在上課以前,先不照本宣科,而是先信口開河、海闊天空地隨便給全校學生講上一通。此時他會把他不知從何處得來的五花八門的知識講授給我們:什麼孔融讓梨、孟母擇鄰、懸樑刺股等等;還告訴我們地看著這麼平,實際上是個大圓球,你如果一直向東走,會在西面回來,還說美國就在中國的反面;還告訴我們近大遠小的道理,還舉例說,人們看著太陽只是個碗口大小,實際上如果掉到地球上,比磨盤還要大哩;還說星星都是溫度很高的火球,有一年一顆星星掉進太平洋中,太平洋的溫度竟提高了 40 度!

鄭老師還講各個國家的軍隊的情況和水準,他說空軍是英國最厲害,海軍是美國最厲害,陸軍是中國最厲害。還說中國的軍人既能嚴格執行紀律,又能聰明靈活地掌握。他說世界上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各國的一排士兵面向大海齊步走,軍官喊著一、二、一 ……. ,走到海邊軍官仍不喊停,德國士兵就一直走進大海直到淹死為止;而美國大兵就停下來不走了;而中國兵則在海邊排成整齊的一排,原地踏步不止。

鄭老師還給我們講日本鬼子是如何地愚蠢。他說日本鬼子在中國吃餃子,竟然不知這餃子中的餡是如何跑進餃子裡邊去的。後來我給老家是四川的太太講這個故事,我太太則告訴我這個故事她小時在四川也曾聽到,不過講的不是餃子而是湯圓。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編造出這樣的用以自慰的故事並且能因地制宜地將內容稍加改造。

鄭老師的故事極大地擴大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知道了我們身邊以外,以及我們念的書本以外的好多的知識:知道除了我們地區一望無際的平原外,還有高山和大海,並且地球上是三山六水一分田。不過這山是什麼樣子,這大海是什麼樣子,鄭老師卻是描繪不出來,因為鄭老師也從未走出平原,見過高山和大海。他還講世界上除中國外還有許多國家,中國地大物博,人口世界第一,不過還有個蘇聯比中國還要大還要好。並且蘇聯已經建成社會主義,人們的生活都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牛奶麵包;我們要向蘇聯學習,蘇聯是老大哥,我們是小弟弟;蘇聯總是無私地援助我們,我們中國和蘇聯的友誼堅如磐石。我不知這“磐石”是什麼東西,不過鄭老師一說到“堅如磐石”,我就想到磨麵粉的大磨盤,那傢夥個頭很大,也堅硬得很。

回憶我在本村小學幾年所學到的知識,搬著手指頭數一數,到底有哪些知識是從課本上得來的(儘管還是通過鄭老師的口授),有哪些根本不是課本上有的,而完全是鄭老師一拍腦門任意發揮的?實事求是地說,鄭老師信口開河胡亂講的那些看似亂七八槽的知識,遠比課本上的知識豐富得多,重要得多,對孩子的成長所發揮的作用也深刻、深遠得多!儘管鄭老師由於其知識面的限制,講的東西有些是錯誤的,我上面所列舉的例子,也不避諱這些,並且是有意識地多講了一些。但是瑕不掩瑜,教育的要義是設法讓孩子掌握盡可能豐富的知識,開闊孩子的視野。有個別的謬誤也沒多大關係,以後有了正確的諮詢,孩子自會糾正過來。再說中蘇友誼堅如磐石這樣的笑談,以及後來那些反過來掉過去自打嘴巴,讓人笑掉大牙的政治課,不還是講了幾十年?這些重大的錯誤又是鄭老師如何避免得了的?鄭老師傳授知識的方法是極為正確的,是深深地符合教育的要義的。我村的孩子受鄭老師教育,是十分幸運的。

最糟糕的教育方法是一學期讓孩子捧著一本書,數十篇文章,折騰來折騰去,做沒完沒了的分析解讀,又弄出一些標準的答案讓孩子背,一個標點也不能錯。費了老鼻子的勁,卻沒有什麼實際的收穫,頂多學會了些對付考試的垃圾技能。如今書多了,有精力讓孩子多讀一些書多好,一般的書讀一遍有個印像或有點收穫就行了,好的喜歡讀的讀上個三遍五遍,甚至十遍八遍,詩歌或警句更應背過,這才是好的學習方法。

由此我也突發奇想:如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如果在一堂 45 分鐘的課中,尤其是在語文、歷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中,限制老師按著課本的內容只能講 20 分鐘,其餘的 25 分鐘必須由老師自己“胡說八道”,甚至把家中與老婆吵架的事拿來給學生講一講也沒關係,也允許學生髮問或辯駁,這樣的教學方式要比老師必須照本宣科一字不差,學生必須死記硬背一字不拉,效果要好得多。或者乾脆就沒有固定的課本,而是由授課老師自找教材或者乾脆自編教材,自己想怎麼講就怎麼講。果能如此,中國的教育事業定會有極大的改觀。不過這事關係重大,我老人家說了也不算數,大概袁貴仁們說了也不算。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嚴重地阻礙著中國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可是要改起來,太難了!

2015 年 2 月 12 日於奧克蘭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