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皇帝與眼鏡

作者: 立言    人气:     日期: 2010/7/12


  永傑兄提到溥儀的金絲眼鏡,令我想起了清朝皇帝與眼鏡的逸聞。

  有清一代296年,12位皇帝中惟有溥儀留下了戴眼鏡的照片,就是那幅為讀者所熟悉的圓框金絲眼鏡。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有這樣的記述:“我十五歲那年,莊士敦發現我眼睛可能近視,建議請個外國眼科醫生來檢驗一下,如果確實的話,就給我配眼鏡。不料這個建議竟像把水倒進了熱油鍋,紫禁城裏簡直炸開了。這還了得?皇上的眼珠子還能讓外國人看?皇上正當春秋鼎盛,怎麼就像老頭一樣戴上“光子”(眼鏡)?從太妃起全都不答應,後來費了莊士敦不少口舌,加之我再三堅持要辦,這才解決。”其實歷代清朝皇帝都有戴眼鏡和賞玩眼鏡的歷史,對皇帝戴眼鏡如此大驚小怪實在出於無知,晚清宮廷的盲目與守舊可見一斑。

  中國宮廷史上第一次出現“眼鏡”這個詞是在明代。在明清時期,製造眼鏡的原料是水晶,因此眼鏡被視為奇珍異寶,昏者視之明,小者視之大,遠者視之近。文獻記載明宣宗曾將眼鏡作為御賜珍品賞給親近的臣下。而清代的皇帝對眼鏡更是青睞有加。清宮史料中有披露,康熙皇帝在得到兩廣總督進獻的水晶眼鏡後,試戴感覺不錯,便賜給了兒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年輕時視力就不好,自己說是戴了父皇御賜的眼鏡才變得精明,批閱奏章的效率大大提高。雍正帝配戴的眼鏡全由內務府造辦處制做,造辦處檔案詳細記錄了雍正關於製作眼鏡的不少旨意,如“將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鏡,每樣多做幾副,俱要上好的”;“照朕用的眼鏡,再做10副”。據不完全統計,造辦處為雍正帝專門製作的各式眼鏡達35副之多。雍正帝把這些眼鏡隨處安放,每到一地,隨手可取。因眼鏡有如此好處,雍正也將眼鏡作為賞賜之物,甚至用於勞動保護,指示造辦處專門製作玻璃平光眼罩給建造房屋的潑灰工匠用於保護眼睛。

  雍正之子乾隆,是位文采風流的皇帝,喜愛新奇精巧的器物,也常戴眼鏡讀書作文,披覽奏摺。他有一樣得天獨厚的稟賦,年過八十仍耳聰目明,眼鏡在他不是必須,平日常自詡於臣下。一次考翰林,乾隆親自出題,試帖詩的詩題是“眼鏡”,而且限韻“他”字,是個險韻,難倒了翰林院鼎鼎大名的才子們。因為眼鏡是明朝才出現的名詞,浩如煙海的典章古籍裏沒有相關的典故可尋,唯獨阮元文思獨到,以“四目何須此,重瞳不用他”的句子獲得乾隆激賞,被列為第一名。詩句中“四目”“重瞳”是舜帝的典故,用來比附乾隆,意思是說他視物看人都明察秋毫,根本不用借助於眼鏡,果然正中乾隆下懷,官運亨通連升三級。

  眾所周知,溥儀一生戴眼鏡。他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時,一次眼鏡腿掉了,請看守送給他昔日的僕從大李去修理。大李的父親早年在頤和園當差,伺候過慈禧,因此當溥儀裁撤太監時得以進宮,對溥儀一向忠心耿耿。但就是這個大李,這次態度卻判若兩人,不但拒絕修理眼鏡,還嘟嘟囔囔的說:“我不能老伺候他,我沒功夫!”聽到這句話,溥儀知道,自己在昔日的臣下與奴僕眼裏的偶像地位徹底坍塌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儘管在《我的前半生》中,溥儀從皇帝到公民的轉變寫得非常感人,但其時其事,他心中的悲涼與滄桑,又有誰能言說呢?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風、雲、雨、雪禮贊
下一篇:探討華人利益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