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也談京劇

作者: 劉儒賢    人气:     日期: 2011/9/23


最近報刊連載穆迅先生的文章“京劇漫談”,真是他鄉遇故知,已發表的四篇文章托友人統統找來,細細拜讀,穆先生不愧是“門兒裏出身”,又是文化人,對京劇的藝術特點解析的鞭辟入裏,深入淺出,同時又饒有興趣地介紹了《海港》劇組的一些舊聞趣事,讀罷感到興趣盎然,受益匪淺。

但看到之四我深感詫異。穆先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估算穆先生看電影《群英會借東風》應是在70年代大行樣板戲之時,要擱著我,當年要有這等大飽眼福的機會,亞賽長期“瓜,菜代”,突然來一頓“滿漢全席”。

首先就正於穆先生,1957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群英會借東風》,並無《華容道》一折。

《群英會借東風》無疑是一出經過幾代前輩藝人精心加工的京劇劇目中的精品, 更是一出能栓角兒的大戲。全劇精彩紛呈,高潮疊出。葉盛蘭扮演周瑜,升帳時念的虎頭引子,袁世海扮曹操“橫槊賦詩”時的大段西皮,裘盛戎扮演的黃蓋句句有好兒的四句散板,馬連良扮孔明借風時的大段二簧......這都不提,單說孫毓坤扮的趙雲,出場又邊式,又矯健的大起霸,“英雄常山將,威名鎮四方!”那條有立音兒有炸音兒酷似楊小樓的大武生嗓子,就值一賣。

說到周信芳周先生會做戲,請看《群英會借東風》“打蓋”一場,葉四爺盛蘭扮演的周瑜,由假怒到真怒到對孔明動殺機。馬三爺連良扮演的孔明裝傻充癡,埋頭飲酒,譚大爺富英扮演的魯肅,誠惶誠恐打躬作揖,裘二爺盛戎扮演的黃蓋,假戲真做,罵瑜找打。活周瑜,活孔明,活魯肅,活黃蓋齊集一堂,哪個又比周先生的表演遜色?戲臺上,四位之間的對手戲,配合的嚴絲合縫, 高潮疊起。這麽精彩的演出難道還能引人入睡?

穆先生說“尤其譚富英那雙死魚眼,讓我提不起精神來。”從文中知道,穆先生沒看過裘盛戎的戲, 1966年還和馬富祿共同主演現代戲“雪花飄”, 1968年還參加北京京劇團《海港》的演出,而譚先生1963年以前,就因爲血壓高告別舞臺。想必穆先生更沒有在戲院看過譚先生的戲。不材我至少在舞臺上親聆過譚富英至少十幾出戲,我雖是門外漢,但是“識譚”自認爲比穆先生更有發言權。不說人雲亦雲的譚家顯赫家世及紅遍南北的赫赫名聲,先說譚先生的扮相,譚先生長得面容清臒,面龐凸起,雙眉吊得比一般老生要高得多,雙眉之間略帶愁容,是上佳的老生扮相。至於“死魚眼睛”經您提示,我倒是怎麽也回憶不起來,倒覺得譚先生的雙目炯炯有神。看譚先生的《失街亭》探子“三報”,譚先生的眼神,《定軍山》黃忠表功,譚先生的表情,即知我所言不誹。也有例外,譚先生的“奇冤報”,譚先生簡直是個“整臉子”,擱誰誰也得這麽演,因爲劉世昌是個鬼魂。

再說譚先生的嗓子,高亢,響堂,甜美,清亮,簡直就是玻璃脆。是內外行公認的好嗓子。 再加上發音吐字幹淨講究,像《戰太平》的快板,吐字之清晰,速度之快,無出其右者,開口音的“江陽轍”,“發花轍”,閉口音的“一七轍”,“人辰轍”,同樣唱得響,耐聽。唱腔古樸,不尚花腔,酣暢動人。

譚先生把子功,武功也好。 晚年唱《戰太平》能走“虎跳”,四郎探母,巡營被擒的吊毛兒,又高又沖。晚年在合作戲《八蠟廟》中反串朱光祖,身手矯健,活脫一個“開口跳”。

再說譚先生和別人合作的戲,就我親聆過的,如和裘盛戎合作的《將相和》,與張君秋合作的《武家坡》,與馬連良合作的《甘露寺》“招親”一場, 擱到現在,哪個不是絕唱。

說起來譚先生真是個好角兒,更何況譚先生爲人忠厚,是個難得的老好人,竊以爲,我們對譚先生這樣的前輩藝術家,真應存有一份敬畏之心。僅憑幾個鏡頭的印象就妄加痞言,恐爲不敬,不知穆先生然否?

穆先生對麒派藝術特點從剖析其代表劇目《坐樓殺惜》入手,引申到麒派注意把心裏變化和情感注入到程式化表演之中——這才是海派藝術的真諦。分析的可謂入目三分,極爲精准。周信芳我無緣親賭,但有幸曾親臨劇場觀看過周先生公子,少麟先生的《清風亭》,另一出爲《群,借,華》。 其中《清風亭》一劇恰好過去看過馬連良、張君秋、馬富祿的演出。分析麒、馬之間的差異,是饒有興趣的回憶。看周先生表演此劇,竊以爲可以和莎士比亞的任何悲劇媲美!碰死清風亭一場,周先生的大段道白,感情是那麽的充沛、濃鬱、悲愴,把觀衆完全引入到情節之中,場內不盡一片唏噓,垂淚之聲。馬先生呢?要飯花子的衣裳穿在身上也顯得美。同樣一段道白,觀衆動情之外,甚至可以遊離於劇情之外欣賞馬先生的道白的韻味,做派的“率”“美”。同樣的演戲,京朝派似乎在說:我賣的是本事、藝術。劇目只是施展藝術才能的載體,程式化在動作在完成基本情緒表達後,更高的追求還是在藝術表現力。

老戲迷看《失空斬》准知道馬謖這小子一定得把街亭丟嘍,臨了兒還落個開刀問斬。聽過看過百遍還樂此不疲,因爲唱腔是百聽不厭。出了戲園子,沒有替馬謖掉眼淚兒的,記住的倒是馬謖的扮演者侯喜瑞。開場的定場詩“協心同力保華夷”,只一句沙楞,蒼勁的念白,台下炸窩似的叫好兒!這就是京劇的魅力,角兒的魅力,至於談斬馬謖,表現諸葛亮憤怒之情,譚富英也好,楊寶森也好,也不必吹鬍子瞪眼,只一句導板“火在心頭難消恨!”把諸葛亮惱怒之情,卻也演繹得淋漓盡致。

白石老人嚐言,作畫,“妙在似而不似之間,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也許,這也正是北派京劇藝術家們追求的藝術境界。說到底,周信芳爲代表的海派,譚富英爲代表的京派只是一種表演體系的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表現而已。京派,海派之間的競爭,融合是大文章,也是解放後南北京劇的發展趨勢。僅以此文就正於穆迅先生,期望再次看到穆先生的美文。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蓮》第二十一章 假戲真做 4、探聽口風
下一篇:尊老愛幼隨想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