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知識份子的祛魅(下)

作者: 橋人    人气: 2881    日期: 2013/2/23


7

    公共知識份子把公共性給強調出來了,它作為與幕僚式的文官知識份子、專業性的技術知識份子等的區別名詞,一度成為社會良心的代表。公共知識份子將立場定位在社會公共利益上。

    衡量一個知識份子是否可以成為公共知識份子,大約有兩條標準,一是是否獨立於權力之外,二是是否面向公眾。只有既獨立於權力又面向公眾的知識份子,才可以稱之為公共知識份子。

    為學為識之獨立,極為關鍵。御用文人不可能是公共知識份子。他們為權力所供養,因此也為權力說話。“智庫(think tank)”這個詞大約在美國語境中是極為易見的,近來也為別的國家(包括中國)所借用。它是現代御用文人的新名詞。與古代御用文人的差別是,出於對底層的顧慮,在解決各種社會、政治問題時,智庫難免會有對公共善的照顧。但他們終歸是妥協的,是對權力的妥協。

    當然能做到靜心追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經難能可貴了。這樣的人自然少之又少。中國式文人的內在修為都可以歸結到這極為內向的十個字上來。真有人做到了,更能也僅僅只是有骨氣、有勇氣的知識份子而已。與公共知識份子比,他們少了“公共”性。

    公共知識份子的興起與報章媒體的興起密不可分,故也就很短的歷史。報紙為早期的知識份子的公共化過程提供了基本平臺。那些對公共事物感興趣的知識份子便可以在報紙上揮斥方遒、激揚文字。但隨著新聞媒體的政黨化,言論逐漸被收編,知識份子也被收編了。那些供公共知識份子發揮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8

    在中國,知識份子的外流與資本的外流幾乎是同時產生的。剩在中國的公共知識份子已經太少。許多自詡為體制外的公共知識份子,本質上並不公共,而只是頂著公共的名義的“公公知識份子”(網路批判語,真正源頭無從考證)。公公知識份子是對不合格的公共知識份子的反諷和揭露。

    前蘇聯和東歐的歷史中不乏許多有見識的知識份子。比如後來名揚世界的米哈依爾·巴赫金,為了出版作品,不得不匿名或者修改觀點,甚至以朋友之名發表(觀點究竟歸屬誰,後來也成了公案)。而布達佩斯的盧卡奇則因為蘇式宣傳機構的干預,後期將自己的研究目光轉向了更為遠離政治的美學領域。類似的語境是難以產生真正的公共知識份子的。

    中國當代所謂的左右派知識份子的論爭,並不是真正的公共知識份子的論爭。人皆為名利而來往也。遑論他們彼此之間能形成什麼良好的制衡機制,對權力的制約就更有限。很多所謂的呐喊,無非是遠離於社會底層的喃喃自語。

    網路給人提供了可以相對自由發聲的新平臺,但它卻並不能與公共領域相等同。因為理性、自由的話語仍未得到建立,眾聲喧嘩則是最為常見的形態。各式各樣無關痛癢的表述、此起彼伏不間斷的庸常觀點,膚淺而又鋪天蓋地。

    很多積極在網路上發聲的自稱為公共知識份子的人,大約認准了關注公共事物這基本的一條、而不分是否專業是否在行就站出來說話。他們實踐了“公共”,卻並未實踐“知識份子”。故從頭到尾,頂多可稱為名人,而根本就不是什麼公共知識份子。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諾曼人的城堡 英倫心影84
下一篇:老人喬治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