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漫話朝鮮 之七 - 關於 朝鮮戰爭兼評《英雄兒女》該不該唱

作者: 傅金枝    人气: 2802    日期: 2014/2/22


寫了幾篇關於朝鮮的文章,後來的春節晚會又因為一曲愛國歌曲《英雄兒女》,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爭論。因為正在說著朝鮮的事,躲不開了,也就參合參合,觀點不一定正確。所引用的東西盡量用人人都知道沒有異議的東西。並且這些東西東拉西扯,也只是為了說明問題,有個比較。

先說三八線的由來。北緯 38 度線基本上將朝鮮二一添作五,這是其一。其二是在日本佔領朝鮮期間,駐朝日軍的所屬是以 38 度線劃分的,北面日軍由日本關東軍指揮,南部日軍由日軍大本營指揮。 1945  8  6 日、 9 日美國兩顆原子彈投到廣島、長崎,蘇軍 8  9 日進軍東北並一路向南挺進。美國總統杜魯門 8  14 日致電史達林,建議以 38 度線作為蘇軍和美軍在朝鮮接受日軍投降的軍事分界線, 8  16 日史達林即復電錶示同意。後來的事情順理成章,美蘇在各自的佔領區組建自己的傀儡政權,以38 度線為界的南北朝鮮的分裂局面就這樣形成了。

肢解、分裂別的國家,以便達到削弱、控制別國的目的,是大國的拿手好戲。只要看一看北非、西亞,一個阿拉伯民族,生生地被肢解成 20 來個國家,這還不是帝國主義的傑作?再看蒙巴頓的印巴分治方案,至今形成印、巴、孟三個你死我活的相互敵對的國家。再近一點想想當年的中國,當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關鍵時刻,蘇聯卻要解放軍停止前進,要共產黨與國民黨劃江而治。當時的國民政府匆匆從南京遷往廣州,此時美國的做法是不遷大使館,等待解放軍到來並準備與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打交道。而蘇聯卻仍與即將倒臺的“國民政府”不離不棄,將它的“駐華大使館”隨著國民黨遷往廣州。其妄圖分裂中國的野心暴露無遺,顯然蘇俄是不願看到在它的身邊有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的。而美國卻願意留下來與這個新生的中國打交道,這種主動向共產黨的新政權示好的行動,當然也是完全出於它自己的私心,不過是想在蘇聯和中國之間打進一個楔子而已。

站在當時蘇聯和美國的立場上看問題,他們當時所採取的對華政策,也許是正確的。人家當然要考慮本國的利益,為什麼要考慮中國的利益呢?只有那些一味犧牲本國的利益,“毫不利己,專門為人”去幫助別人,最後卻是餵了一堆白眼狼,甚至是一堆仇敵,那才是傻冒一個!

朝鮮被切割成南北朝鮮之後,不管是北部的金日成,還是南部的李承晚,都想把對方吃掉,之後一統天下。這沒什麼錯,如果不這麼想倒是有點神經不正常。不是有句話叫做“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麼?但朝鮮戰爭到底是金日成,還是李承晚先開的第一槍,其實這也容易判斷:兩朝建國之初都沒什麼武裝力量,也沒人會打仗。他金日成的“游擊抗日史”原本就是吹出來的。北朝建國後,中國整編制地給了它三個由朝鮮民族構成的整師外加兩個團,這些原林彪的部隊很有戰鬥力。這使得當時朝鮮北方的武裝力量大大地強於南方,也就大大地助長了金日成統一國家的野心。戰爭 1950  6  25 日開始, 29 日便拿下南韓首都漢城,之後北朝鮮的部隊一路拉朽摧枯班地打到大邱、釜山,幾乎把南韓的部隊擠到大海中去。北、南雙方的實力差別如此地懸殊,李承晚敢打第一槍麼?

以後是美國糾集了一些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從仁川登陸,並再次將北朝鮮的部隊一路壓到鴨綠江邊。金日成向中國求救,史達林慫恿中國出兵。金日成不用說,生死存亡之際,能搬到救兵能活命就好,而史達林更有他自己的算計:時美國正在向中國搖它的橄欖枝,如果中國出兵朝鮮與美國兵戎相見成了敵對國家,中國也就將徹底地倒入蘇聯的懷抱!

當時人民共和國的領袖們也是意見紛紜,多數認為國家成立之初,還是以休養生息為好。乾綱獨斷的毛澤東力排眾議,執意出兵。於是結果都知道了,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經過五次戰役,志願軍曾推進到北緯 37 度線附近並一度收復南韓首都漢城,可後來又被“聯合國軍”趕回到 38 度線。此後雙方便在 38 度線僵持下來。直到停戰談判結束,這場起始於三八線的戰爭,終於又在三八線上劃上了句號。

事後雙方都聲稱自己取得了勝利,事實上是雙方打了個平手。對美國人來說,對手是中國加蘇聯,蘇聯有強大的軍械生產能力,中國有數不清的兵員,與這兩個國家這樣耗下去,等到猴年馬月也不可能將這兩個國家拖垮。而對中國來說,到底美國的裝備比志願軍的裝備好很多,兩條腿怎麼也跑不過四個輪子。開始志願軍的穿插、分割、包圍的戰術還能打得美國人暈頭轉向,後來人家看明白了就不大頂事了。後來的戰爭,是中國人吃虧多,佔便宜少了。

我所說的不能說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取得了多麼偉大的勝利,還有一比,這就是十幾年之後的越南抗美的戰爭。這次是中國沒有出兵(實際也出了些),只憑越南自己的力量(當然不是如此),就把美國佬趕出了南越,實現了越南南北的統一。單憑戰爭結果,這次的戰爭取得的“勝利”要比朝鮮戰爭“輝煌”得多,可誰能相信那些瘦得皮包著骨頭的越南佬真地能打敗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不過是美國人覺著這樣玩下去不合算不願再和你玩下去了而已!

中國出兵朝鮮這事的是與非,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分歧。我認為這是中國走出的一步錯棋。如果不出兵朝鮮,也就不必與美國為敵,也就不必徹底的倒向蘇聯。中國在美蘇兩大國之間遊刃有餘,兩頭不為敵,那該多好!也免得後來再以“反修”的名義與蘇聯翻臉,而實際上後來自己“修”得更夠嗆,遠比“蘇修”走得更深更遠!這一來一去,既傷害了國際共產主義的整體利益,在世界上也給人以中國人反復無常的負面印象。既有後來,又何必當初執意要“一面倒”地倒向蘇聯?

有人說當初美國已經轟炸安東(今丹東)。實際上大概沒那回事,如今在新西蘭的東北人挺多,問一問他們也就知道了。大概是為了炸鴨綠江大橋有幾顆炸彈落到安東而已。一個簡單的事實是,美國人真要轟炸中國,還不直接轟炸瀋陽,甚至北京、上海,何必炸那個小小的安東?

再就是中國出兵朝鮮,影響了自己解放台灣的大事。我下面摘錄一段 2013  5  23 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比我的文章有權威)上的一段文章:

“但到了 1950  6  25 日,朝鮮戰爭爆發,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到 7 月中旬,朝鮮戰局嚴重惡化,美軍從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遭受嚴重傷亡,形勢急轉直下 …… 嚴峻的形勢,迫使毛澤東不得不把解放台灣的時間向後推延。然而此後解放台灣問題久拖不決,卻是毛澤東始料未及的。原中聯部副部長王力曾回憶說: “ 毛澤東同我講過,這是我黨七大後所犯的第一個大的歷史錯誤。當時,蔣介石在台灣立足未穩,美國人也從台灣撤走了第七艦隊,本來是解放台灣的最好時機,但是我們喪失了時機。我們只看到胡宗南在西南還有大軍,於是二野分兵去了西南,三野又要守備大城市和掃清殘敵,所以沒有把二野三野集中起來解放台灣,而是以劣勢兵力在金門打了敗仗。這樣蔣介石在台灣的棋下活了。在大陸,蔣介石輸了,我們贏了;在台灣,我們輸了,蔣介石贏了。這是一個大的歷史錯誤,是不能挽回的錯誤。但是我們同蔣介石還有兩個共同點,第一中國要獨立,第二中國要統一。這個統一就不能不是長期的了。 ”   

 

讀者看完這段文章,也就明白了,到如今中國為解決台灣問題,廢了多大的周折,如今仍然八字還沒有一撇。如果中國當初解放了台灣,不光如今兩岸人民骨肉團聚,國家領土完整,今天美國人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也就合不攏了。

回頭再說《英雄兒女》的事。我以為,不管這場戰爭該不該打,這場戰爭正確也罷,錯誤也罷,既然決定要打,那就是國家的意志。作為中國的一個公民,一個士兵,只有勇往直前,不怕犧牲!因此黃繼光、邱少雲是英雄,王成、王芳也是英雄!看看奧克蘭博物館裡供奉的當年一戰時期倒在土耳其灘頭的烈士們,當年澳紐介入一戰的是與非,與他們作為烈士受到供奉有關係麼?

至於春節晚會是不是要唱這首歌,這就有得討論了。既然對這場戰爭該不該打有分歧,那就找沒有分歧的唱,愛國歌曲不有的是麼?八年的抗日戰爭有多少歌曲,《黃河大合唱》不挺好麼?抗日題材國人沒有分歧,在今天與日本爭奪釣魚島的時刻,唱唱這首歌或其他抗日歌曲以凝聚國人的愛國心裡,這有多好!再說那首“紅色娘子軍”,那是“文革十年”只搞出八個樣板戲(實際上多於八個,但也屈指可數,如今中國每年拍大約 600 百部影片)的畸形的年代,在畸形的文藝路線的統治下產生的畸形的文化產品。就在這八個樣板戲大紅大紫的時候,多少文藝界最優秀的兒女,嚴鳳英、上官雲珠、馬連良、荀慧生、尚小雲、周信芳、蓋叫天、裘盛榮、李少春、舒繡文、蔡楚生、鄭君裡、顧而已、言慧珠、崔嵬等等等等,被害身死!不管這齣《紅色娘子軍》多麼的精雕細刻(這是必然的),這種帶有強烈“文革”標識的,能引起人們的痛苦回憶並撕裂民族情感的歌曲,在春節這樣全國人民歡快並且亟需將人心集聚在一起的場合,不唱也罷!

2014  2  19 日於奧克蘭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十個指頭彈鋼琴”的深刻啟示
下一篇:江青與攝影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