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對話老子

作者: 文 揚    人气:     日期: 2009/10/14

奧克蘭的十月,乍暖還寒,窗外疾風驟雨,屋內時光停滯,不忍浮生半日就此虛度,閑極之中,撥通了給老子的電話。老子:甭管你是誰,若要跟我討論《道德經》,還是老規矩:三句話不入門,我就掛電話。別怪我無禮,實在是因為胡扯的人太多,我再能忍,也有煩的時候。

文揚:就依您,那我先說第一句:《道德經》是給聖人看的書。

老子:廢話一句,道德經五千字,“聖人”一詞用了二十多次,還用你說,這一句白說了。

文揚:那換一句,《道德經》也是寫給萬民看的。

老子:我看你也是閑得沒事假裝熱愛做學問一類,《道德經》除了說聖人,就說的是民,這句話也白說了,還有最後一句。

文揚:您別急,我掛個國際長途挺不容易,容我再說一句:《道德經》是同時寫給聖人和萬民看的。

(一陣短暫的寂靜,但那一頭的電話沒有掛斷。)

老子:今天下午的時間留給你了,想和我聊什麼,說吧。

文揚:為什麼這句話能入門?

老子:《道德經》若只是聖人讀,萬民不讀,沒有用,若只是萬民讀,聖人不讀,也沒有用,只有兩邊都讀,才有用。所以你說對了。

文揚:其實這就是你說的“道”,道不是一,而是二,並不存在聖人和萬民共用的道,只有把聖人之道和萬民之道合起來,才是完整的道。

老子:這是解讀《道德經》者的第一個大誤區,我通篇都只講一個道,都以為道就是一個,沒有人把道拆成兩面,其實,一部《道德經》,聖人從中解出的道和萬民從中解出的道,是兩回事。

文揚:而且是相輔相成的兩面,沒有萬民之道就沒有聖人之道,沒有聖人之道也沒有萬民之道。你老子用你的道,同時安排了聖人和萬民。

老子:你是怎麼解出來的?我在《道德經》裏並沒有明說。

文揚:你沒明說,你只是說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暗示了道的非常解。但是《易經》裏說了:一陰一陽之謂道。

老子:算你又過了一關,我倒要看看你今天能過幾關。

文揚:其實你的聖人之道也是陰陽兩面。你所說的無為,只是聖人的陽面,而聖人的陰面,實際上是有為,《道德經》講了權術,權術是有為。

老子:這一個關口,我在第一章裏點了一下,“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文揚:這句話指的就是聖人,你在暗示聖人的陰陽一體。古今萬千的學問家,大都解錯了。

老子:你是從哪里找到鑰匙的?

文揚:從黃帝鑄鼎。

老子:怎麼講?

文揚:軒轅戰敗蚩尤後,被尊為黃帝,鑄寶鼎,開始坐天下。黃帝以一口大鼎啟動坐天下的歷史,直接揭示了歷史的本質。第一、鼎就是不動的鍋,鼎越大,意味著鍋越固定,鑄鼎意味著從此不再背著鍋四處遊獵食物,而是將鍋立在一處坐享食物,食物從四面八方彙聚到帝王的鼎中。第二、為了將鐘鳴鼎食的日子永遠保持下去,確保食物源源不斷彙聚到鼎中,就要治天下萬民,牧天下萬民;黃帝也稱神農氏,以風後為相,力牧為將,從四處遊獵尋找食物,到力牧萬民彙聚食物,這是人類歷史的第一次革命。從黃帝開始,如何牧民和如何食民,就成了一個永恆的政治主題。

老子:我沒這麼說。

文揚:在你眼裏,萬民就是溫順和平、只食青草樹葉的鹿,聖人就是鑄鼎食鹿的人。鹿天性順服,遇到獵殺只會逃跑不會反抗,所以,聖人只要學會養鹿,就可以確保鼎裏永遠有鹿肉。你與莊子不同,莊子的無為是“無欲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只是養鹿,你的《道德經》也講如何養鹿,但最終的目的不是養鹿,而是食鹿。

老子:萬民與聖人的關係,猶如鹿和鼎的關係,在我那個時代,這是公開的道理。逐鹿中原和問鼎中原是兩個同義成語。

文揚:但你的高明之處在於:你把說給聖人聽的養鹿術與說給萬民聽的順服術合在一起了,也把聖人養鹿的陽面和聖人食鹿的陰面合在一起了,這就是《道德經》的真髓。

老子:這一關過了一半,你舉例說明。

文揚:第三章講“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指的是如何養鹿,這是治的前提,最後,“為無為,則無不治。” 指的是鼎鹿,才是最終目的。

老子:還有嗎?

文揚:第七章更明確,“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聖人的“私”其實是鼎鹿,但不能暴露,聖人若要“成其私”,達到目的,就先要陰其私、後其私,把這個真實的私藏起來,讓這只鹿先“無知無欲”地安靜下來,然後再“外其身”,抽身而出。

老子:你好像越說越有理。

文揚:第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講的不是養鹿術麼?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講得是要讓鹿在不知不覺中受鼎。第二十三章又講一遍“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反復強調,讓鹿甚至心甘情願地受鼎,靠的是“信”,而且要足信。

老子:你不要把我說成是陰謀家,這就是道,養鹿是道,鼎鹿也是道,我對聖人有嚴格要求。

文揚:是,你講過“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一切就應該做的很真的一樣。

老子:尤其是,你要理解我所處的那個時代。聖人總是要鼎食鹿,萬民總是要成為鹿,不靠我的聖人之道,不遵從我的取守、取樸、取柔弱、取無爭,那就是橫徵暴斂、率獸食人,豈不是更壞?

文揚:這一點我也理解你。你實際上是在最後到達山頂之前退了下來,道家作為一種統治術,也就到此為止了,面對一統天下這個最高的鼎鹿目標,你敬畏了,退縮了;第二十九章講“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第四十二章講“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顯然,你提醒了聖人,物極必反、福禍相倚,事情大了,肯定事與願違,肯定走向反面。第五十七章再講“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一直向後退,又退回到了莊子。

老子:我的這幾個關口,你基本上都過了,最後還有一個:孔子從我這裏拿走了什麼?

文揚:孔子顛覆了你,也超越了你,你的道家面對神聖的山頂,退了下來,回到了山林,而孔子卻果斷地沖上了山頂。不得不承認,更有膽色、有魄力的是儒家,中國秦漢以後的歷史,上演的是儒家的大戲。。

老子:說得不錯,從哪里顛覆的?從哪里超越的?

文揚:《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講:“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儒家要取天下,但靠的是“有事”,孔子從這裏顛覆了你。第七十八章講:“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儒家從你這裏取走了這句話,你說莫能行,他們說能行,就是從這裏超越了道家。

老子:我在第三十八章裏講過:“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在道家這裏,有這樣一個按道、德、仁、義、禮排列的基本次序,道和德是“上德”,仁、義、禮屬於“下德”,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為之的東西。儒家不以為然,孔子放棄對“上德”的追求,冒險撿起了被道家所拋棄的“下德”,以仁義禮智信起事,以“有事”取天下,以柔術大治天下。

文揚:你是養鹿治天下,孔子是什麼?

老子:《說文》雲:儒,柔也。術士之稱。“儒,柔也”注:儒行者,以其記有道德所行。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術士之稱”注:周禮。儒以道得民。儒有六藝以教民者。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孔子比我狠,他直接把鹿閹了。文揚:謝謝李老,今天終於搞懂了您的問題,明天我給孔子打電話。■

揚(新西蘭 奧克蘭)2009104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從新西蘭社會生活看老子道學精髓----和諧的普世價值(修改版)
下一篇: 離月亮最近的地方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