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百事可说

年福利净收入22.4万,有多少理由上班?

作者: 徐丽涛    人气:     日期: 2011/7/27

新西兰社会发展部部长Paula Bennett在发现有几个家庭的年福利收入超过10万纽币后,下令对至少50个家庭进行调查。

依 据“官方信息法案”(Official Information Act)而获得的报告显示,有户人家包括3个孩子在内共14人,都列在位于Papatoetoe的同一住址里,加在一起,他们拿到手的净福利收入,超过了 每星期4000纽币,总计年净福利收入大约22.4万纽币。

据同一报告还显示,在接受福利最高、且家庭中超过一人接受福利救济的前50户 人家中,申报聚居在同一地址的人数,从7到18人不等的有24家。这些人家每星期的福利净收入超过了2000纽币。其中,前50户人家中的30户生活在奥 克兰,包括15家生活在Manukau地区。

一户在Mangere的人家,上报18人聚居在同一住址,包括11个小孩,这家人的福利几乎达到每星期2300纽币。

随同报告的备忘录指出,一些列入同一住址的人,可能实际上不住在那里,有的可能搬走了但没有通知福利部门,或者只是用这个住址来作为通信和联系地址等。

然而,不管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纳税人的利益出发,大家都希望这些接受福利的大户,在福利制度面前是诚实和公平的。

Bennett部长说:“我们要保障他们向我们申报的是诚实的,并且没有得到不应该得到的那部分福利款。”

这么多人登记在一个住址里,引起他人关注的原因,不外乎担心有些人会钻政府房补福利的空子,除此之外,小孩子们的安全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不难理解,一般人肯定想不通7个成人和11个小孩聚居在同一住址,对每个人来说到底有多少益处。撇开具体人家的栖居安排不谈,常识告诉我们,在成人和小孩必须分享同一资源时,往往是弱小者利益受到影响。

大家都知道,新西兰政府有一个监管受影响儿童、青年和家庭的部门,“儿童、青年和家庭”(CYF),但政府的报告备忘录中说,有些受CYF监管的小孩被列入某些家庭的住址,但是在CYF的记录上,小孩的住址实际上不在该地址,而是在另外的一个住址里。

当然,人们并不能如此就证明这些家长有意骗取更多的福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可能会是多种多样。

高 文明、高收入、高福利,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人都希望做得到的好事。但是,新西兰种类繁多的福利,加上一些遗留下来的可钻之空,以及部分公民不劳而获的依赖 心理和由此培养出来的生活方式,不但影响着整个新西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剥夺了很多在福利中生存的人员,以及在福利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扭转自己 前途和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很多机会。

在笔者一次对奥克兰大学商学院院长Greg Whittred教授的采访中,Greg教授提及新西兰需要提高全民社会生产力的问题。他说:“……商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它创造就业机会,维持社会 繁荣,是我们‘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的载体工具。这个工具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

由此推理,促进新西兰商业的可续性发展,维持新西兰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是每个新西兰人的责任,它的实现,离不开每个新西兰人的贡献。

总理约翰-基在今年公布国家党将要实行一系列福利制度改革的消息时说,新西兰“工作年龄人口中依靠社会福利的人数,达到了不能让人接受的比例,从1970年的2%,到现在的13%。”

总理基说,现在的社会福利系统没有转达足够的鼓励人们工作的信息,如此对纳税人不公平,国家支付不起,对享受福利的人也不公平,因为他们没有达到、发挥自己的潜力。

尽 管社会发展部的调查实例可能只代表了少数人,但却是我们可以用于窥视新西兰社会福利问题的一个窗口。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是应该的,社会福利也是文明社 会中必不可少的,但一旦这个福利制度变成了以往政府赢得一些人选票的一个棋子,日积月累就会成为纳税人担负不起、国家入不敷出的社会问题。国家党政府提出 对社会福利的改革,应该是大胆而公平的做法。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约翰.基加了新好友--Mark Zuckerberg
下一篇: 挪威国难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