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如 火 花 死 似 雪 花
—— 赞有大智慧的琼瑶女士
林继宗
据海峡网3月12日报道,79歲的著名作家瓊瑤女士突發長文交代身後事:絕不搶救 ,一切從簡。
(1)
琼瑶女士3月12日突然公开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透露她近来看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有感而发。她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认为万一到了该离开人世之际,希望不会因为后辈的不舍,而让自己的躯壳被勉强留住,受到折磨;她也借此叮咛儿子、儿媳别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了。
琼瑶女士表示:她死時願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作尘土……琼瑶女士太有智慧了。我完全赞同。她的观点值得提倡。她比葬花的林黛玉更林黛玉!
(2)
琼瑶提到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明年将迈入80岁的她,认为自己没因战乱、意外、病痛等原因离开,一切都是上苍给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
琼瑶女士特别发出5点声明叮咛儿子,表示无论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绝不能插鼻胃管,最后再次强调:各种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让她没有痛苦地死去就好。
作为人,生,不能选择;而死,应该可以选择。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性的进步。可惜,许多人至今仍然谢绝行使这种进步为自己带来的宝贵权利。
(3)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原上海瑞金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朱正纲,2015年起,开始四处去“拦刀”。
朱正纲在不同学术场合央求医生们说:“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现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到医院,首选就是开刀,然后再进行化疗放疗。“就是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把周围小土块清理掉。”这种治疗观念已深植于全国大小医院。“其实开刀不但没用,还会起反作用,甚至加速病人的死亡。
晚期肿瘤扩散很广,转移灶往往清除不干净,结果在手术打击之下,肿瘤自带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导致它们启动更强烈的反扑,所以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几乎都活不过一年。
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都采用“转化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一般不采取切除手术,而是尽量把病灶控制好,让其缩小或慢扩散。因为动手术不但会让患者死得更快,而且其余下的日子都将在病床上度过,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这样的手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朱正纲现在更愿称自己是“肿瘤医生”。外科医生关注的是这次开刀漂不漂亮,肿瘤医生则关注患者到底活得好不好。这当然有本质的区别。
(4)
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了生命。但他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 “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医生只好把气管切开,让他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坚决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他多次表示希望早一天到另一个世界,好和久别的爱妻长相厮守。
(5)
每当我津津乐道于人类的长寿问题时,就常常有人补充说,长寿固然重要,但生命的质量更要紧。生命的质量不仅包括诞生的质量,生存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当然还应该包括死亡的质量!而死亡的质量往往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
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位。可见,努力提高死亡质量,乃是我们国人提高生命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并且还是当务之急。有人说,“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面对的最大问题除了想方设法让病人减少痛苦活下去,还要千方百计让生不如死的病人痛快地、有尊严地死去。”
生活中,有一句狠毒的骂人话:“不得好死”!如今,“不得好死”——这可能是现在最被我们忽略的幸福难题。其实,我“死亡质量”正是幸福指数的核心指标之一。它是绝对不可能被别的幸福指数所取代的!
(6)
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时,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穆尤睿,发表了一篇轰动美国的文章——《医生选择如何离开人间?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但那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式》。他写道:“几年前,我的导师查理,经手术探查证实患了胰腺癌。负责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是美国顶级专家,但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他第二天就出院了,再没迈进医院一步。他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控制病情,然后将精力放在了享受最后的时光上,余下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穆尤睿发现,其实不只是查理,很多美国医生遭遇绝症后都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医生们不遗余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可是当医生自己身患绝症时,他们选择的不是最昂贵的药物和最先进的手术,而是选择了最少但却是相对益生的治疗。”他们在人生最后关头,集体选择了生活品质!”
(7)
“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被东开一刀,西开一刀,身上插满各种各样的管子后,被挂在维持生命的机器上……这是连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
许多有胆有识的医生说过:如果有一天自身也变成这样,宁可选择安乐死。
一个人失去意识后被送进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家属会变得无所适从。当医生询问家属“是否采取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往往会立马说:“是。”于是患者的噩梦便开始了。
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很多美国医生重病后会在脖上挂一个“不要抢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有的医生甚至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这样‘被活着’,除了痛苦,毫无意义。”
(8)
“所谓尊严死,就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让患者自然而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陈小鲁一直后悔没有帮父亲有尊严地离开。陈老帅病重到最后,已基本没有知觉。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插满了管子,就是靠呼吸机、打强心针来维持生命。
“父亲心跳停止时,电击让他从床上弹起来,非常痛苦。”陈小鲁问:“能不能不抢救了?”医生说:“你说了算吗?你们敢吗?”当时,陈小鲁沉默了,他不敢作这个决定。
“这成了我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陈小鲁无可奈何。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了解罗点点和陈小鲁倡导的“尊严死”后,
欣然填写了生前预嘱,申明放弃临终抢救:“今后如当我病情危及生命时,
千万不要用生命支持疗法抢救,如插各种管子及心肺功能启动等,必要时可给予安眠、止痛,让我安详、自然、无痛苦走完人生的旅程。”
2012年,李又兰病重入院,家属和医生谨遵其生前预嘱,没有进行过度地创伤性抢救,李又兰昏迷半日后飘然仙逝,身体完好而又神色安宁,家人伤痛之余也颇感欣慰。
“李又兰阿姨是被生前预嘱帮助到的第一人。”罗点点很感动。
(9)
中国的死亡质量为什么这么低呢?
一是治疗不足。生病了缺钱就医,只有苦苦等死。二是过度治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创伤性治疗。尤其是后者,最让人遭罪。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刘端祺,从医40年,至少经手了2000例死亡病例。
“钱不要紧,你一定要把人救回来。”
“哪怕有1%的希望,您也要用100%的努力。”
每天,他都会遭遇到这样的恳切请求。
他点着头,但心里却在感叹:“这样的抢救其实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那些癌症病人的最后时刻,刘端祺经常听到各种抱怨:“我只有初中文化,现在才琢磨过来,原来这说明书上的有效率不是治愈率。”病人为治病卖了房,“现在还是住原来的房子,可房主已经不是我了,每月都给人家交房租……”
还有病人说:“就像电视剧,每一集演完,都告诉我们,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病人不但受尽了罪,还花了很多冤枉钱。
(10)
数据显示,中国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花在了最后的无效治疗上。
有时,刘端祺医师会直接对癌症晚期病人说:“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结果病人家属投诉他。
没多久,病人卖了房来住院了。
又没多久,病床换上新床单,人离世了。
整个医院,刘端祺最不愿去的就是ICU,尽管那里陈设着最先进的设备。
“在那里,我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刘端祺无限感慨。
花那么多钱、受那么多罪,难道就是为了插满管子死在ICU病房吗?
这事情,许多人至今都还没有弄明白。可悲,可叹!
(11)
琼瑶女士说过:“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
地,化为尘土!”表示她是抱着正面思考写下这封信,对于牢不可破的生死观,
现在也该到改变的时候了。
琼瑶女士还叮咛她的身后事无须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悼念,火化后采花葬方
式,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更说不设灵堂,不要出殡,盼一切从简。
交代完后,琼瑶透露她可安心计划她的下一部小说,还打算和孙女的插图合作,
计划共同出一本关于“喵星人”的书。
这是何等有智慧的琼瑶女士啊!
我佩服琼瑶女士。
作者简介:林继宗,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潮人文学艺术协会会长,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学术顾问,中华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美国风笛诗社成员,广东省潮汕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签约作家,中华诗词博士,潮汕星河奖基金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