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精美的画卷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一册精美的画卷

作者: 江长源    人气:     日期: 2006/7/29


                       一册精美的画卷
                   ——浅评萧萧山水诗选《中国画册》

    萧萧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内在感染力和震撼度。他的诗歌曾多次打动过我,震憾过我的心灵。由于机会,我系统地拜读了他即将结集出版的3本诗集的手稿,这就是他的山水诗集《中国画册》、爱情诗集《爱情的口袋》,抒情诗集《天涯浪子情》,读罢这些诗,不由使我心潮起伏,激情澎湃,拍案称绝。这3本诗集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和成就,各有千秋。在此,我只想谈谈他的山水诗集《中国画册》。
        
                          一
    这确实是一册精美的画卷,在这册画卷里面有长江、黄河、漓江;有东湖、西湖、洞庭湖;有泰山、华山、黄山、更有黄鹤楼、岳阳楼、甲秀楼、几乎包容了中国的山水名胜。本人由于工作繁忙,几乎没有外出旅游,萧萧的这本《中国画册》算是给了我一次免费旅游的机会,且为我作了相当出色的向导。
    萧萧,这位被誉为“流浪歌手”的真诚汉子,为了诗歌,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这造就了一个行遍高山,足涉大泽的诗人,他且行且歌,吟出了一曲曲绝妙好歌。他对天下的景观了然于目,了然于心,足备深情,以真诚和激情,挥涂画笔,故而能得到精彩的“画”。萧萧是深沉的,他的诗也不乏深沉之作,这位外向型的诗人,有时深沉得令你沉思,引你思考。他能站在民族的角度之上,勾起对古老中国历史的深沉回顾。
                  站在
                  上下五千年之间
                  抚摸历史的伤口
                  血流如注
                  覆盖长城内外的稻香
                  覆盖我们的视线
                     ——《长城怀古》
    这不是普通的山水诗,这与那纯粹的歌咏田园山景河流之类的山水有别。诗人以融情景,融景于情,而是“站在/上下五千年之间”,感受历史的阵痛。长城,这古老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以其宏伟壮观,招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亦为世界奇迹之一,每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荣。然而,不同的人登临其上,会有不有同有感受,亦会发出不同的感慨。萧萧怀有纯朴而又诚挚的民族情感,体验到了历史的阵痛,看到了烽火连天、色彩斑谰的历史的缩影。那蜿蜒曲折、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诗人想到了沉重灾难的中华民族,想到了她的过去,犹如“抚摸历史的伤口”,以至于“血流如注”。这不是历史的伤口在流血,而是诗人心情的极度沉重抑郁。镜头在诗人的眼前急剧变换,“覆盖长城内外的稻香”,两个画面的强烈对照,诗人的心阴暗逐渐转为明朗,进而给读者一种启迪。

                           二
    萧萧的诗歌质朴、清新,象山青水秀一样明朗,鲜活易懂,且韵味无穷。曾几何时,诗坛经历过一阵朦胧诗潮洗礼,读朦胧、论朦胧、写朦胧成为时髦,诗人读者似乎朦朦胧胧,于是引发出一场盛况空前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我并没有意思在这里品评朦胧诗的优劣,只是觉得萧萧的诗歌似乎没有受朦胧诗潮的影响,且具有自己的风格。选入《中国画册》的50余首诗,无一是属于朦胧,晦涩之作。江南名茶,味道浓郁,茶色嫩美,将西湖比喻为江南名茶,这是诗人所拥有的独特创造,比喻十分贴切,将通感手法灵活运用。“西湖是一杯淡淡的/江南名茶”被放置“在叫做杭州的桌几上”,想象奇特,且合情合理,不仅一语道出了西湖的美境的特点,又指出了其地理位置。紧接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诗人的笔下,在读者的眼前徐徐展开:“盛满白堤苏堤平湖秋月/盛满断桥烟柳丝丝竹竹”。比喻,是一种常用的文学表现手法,若用得恰当,可以产生较好的艺术表达效果,反之,则适得其反。萧萧在这方面表得很好,他比喻生动、贴切、自然、没有丝毫牵强,娇柔造作之感,因而显得合理,使人感觉到非比喻莫属。除了我在前面提到的《咏西湖》之外,《桥都水城》,《武陵源风景》、《迥雁峰》等诗中的比喻都是十分成功的,都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某些山水名胜充满灵气的话,我却要说萧萧的诗充满灵气。或许说是由于这位“流浪歌手”走遍了五湖四海,大江南北,以自己特别的目光去审视,去欣赏祖国的山山水水,以至于祖国的山山水水赋予了他灵性,故而有惊人之作。
           谁家的
           冬不拉点燃草原上的月亮
           河流上隐藏比风更轻的
           民歌    不安份的裙裾
           向篝火献身  张扬快乐
                          ——《乌兰图格草原》
    这首诗所创造的美妙意境,将我的思绪带到了美丽而又辽阔的草原,仿佛听到了那冬不拉弹奏出的婉转悠扬的音乐,看到了围着一堆篝火翩翩起舞的草原姑娘,对草原的无限向往。“冬不拉”、“月亮”、“民歌”、“裙裾”、“篝火”在这里编织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图案,使乌兰图格草原的美丽在此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草原是美丽的,月亮是美丽的,歌谣是美丽的,多重美的组合,创造出了一种奇特的美。这种美,美在诗人的心间,美在读者的心里。萧萧的诗正是这样达到自己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
     通读《中国画册》, 不难发现萧萧有着相当深厚的古文基础。他的诸多山水诗中都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唐诗宋词的养料。正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诗一直是沿着传统之路写下来的”。我总固执地认为,传统是不能抛弃的,也是不容割裂的。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诗歌作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其历史也最悠久,一直为人类所珍重。中国具有三千多年的诗歌历史,诗之圣火之所以被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是那些为建设缪斯殿堂而默默献身的人们珍惜传统、吸收传统、发展传统的缘故。萧萧的山水诗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作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他的山水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李白、王维、苏轼等影子,可以说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对萧萧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不竭之源泉。

                甘作桂林石一块
                长守渡江水

                       ——《象鼻山》

                 不识庐山
                 却有三千丈豪情
                 在梦里梦外
                 飞流
                 直下九重霄
                       ——《庐山瀑布》
    读罢这些诗,不难使我们联想起一首首古代名家名作。仿佛是那些名篇佳句的再现,然而,细细品味,似觉有别。如读起萧萧的“甘作桂林石一块/长守漓江水”这两句诗,这一脍炙人口佳句。二者表现手法虽然相同,但表达的情感有别,前者表达了对美丽的漓江的热爱程度,怀一腔热烈的情感,以至于甘愿作为桂林的一块石头,日夜陪守在美丽的漓江边。从另一个角度衬托出漓江的美丽程度,以至游人几欲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况之中,完全陶醉于漓江的美色。而后者则主要表现苏轼气度豁达,尽管被谪居岭南,而并没由此消沉抑郁,且常以诗自娱,显示了苏轼豁达、豪放的一面。如此等等,我们还可以在《中国画册》中找出很多与古代大诗人表现手法相一致的诗句,这并不是坏事。对于古人使用过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我们并不是不能使用,相反地还应大胆地继承和创新,创造出更佳的表达效果来。一切传统性的东西并非都是真理性的东西,固守传统墨守成规不利于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萧萧的山水诗在吸取中国古代传统精华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创新,正是诗人能容古纳今,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点,使他的诗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更是他自己的。
    此外,萧萧在山水诗创作时,恰当而又灵活地运用了诸多新旧典故,使其诗歌增色不少。每每读起这些句,总会使人联想起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典故,或一个个美妙的传说,进而使诗歌陡增无穷的韵味。能够达到这一步,没有广泛的阅读基础是不行的。
    总之,写诗不能离开传统,也不能固守传统,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拓一条新诗的路子,正是新古典主义努力的方向,萧萧已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摘自萧萧诗集《中国画册》金陵书社1994。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文章


茅 屋

人与鬼的传说

像飞鸟一样存在

秋天绽放女人花

春天上面的手术刀

我是我从未遇到过的那个家伙

斜坡上的救赎

深 渊

破 开

在天堂门前遇见了爱

采 青

为春天守夜的人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