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的语言美——读萧萧散文诗《江南雨》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散文诗的语言美——读萧萧散文诗《江南雨》

作者: 王少波    人气:     日期: 2006/7/29


       如果说好抒情诗的语言表现为凝炼与创造性构成的“精美”,好的散文语言表现为节奏明快与内在韵律构成的“流美”的话,那么,作为诗与散文相结合而生产的散文诗,其语言特色就是精美与流美的融合。可以说,一切成功的散文诗都是取新诗与散文二者之长,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的语言美的。
       散文诗的语言美表现在哪里?按诗评家吕进的看法,我们应着眼于三个方面,这里以萧萧的《江南雨》为例,粗略加以分析说明。
       首先,散文诗语言是精粹凝炼与自由舒放的统一。诗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而且特别强调凝炼,讲究锻字、炼句的功夫,散文的语言则追求飘逸、舒展,有行云流水之美。这二者是有些矛盾的,散文诗语言却将两种多少有矛盾的美融为一体。它既要字字用精取宏,又要通卷显得舒展流畅。一篇《江南雨》,寥寥三百多字,写了雨中的棕榈林、带雨的杏花,还有自我的感受、诗人洛夫们的情态等等,涵盖面甚广。但这一切都是紧紧围绕雨展开的,呈现给我们的仿佛一幅水墨丹青。作者精心地选择了词句,
使全部喜悦之情饱含在浓缩的景物里,情和景无法分开。我们从中领略到的是一种诗意的美。这正是它包容着一个诗的内核的缘故。在行文上,作者的笔十分灵活,有的景物细细加以渲染,有的景物只轻轻带过,笔墨极节俭又舒卷自如,文章也从而摇曳多姿。
         第二、散文诗的语言要求做到暗示性与明白晓畅相统一。
诗,尤其是现代新诗,很注重象征、隐喻、暗示手法的运用,这些都和语言紧密相关,散文诗继承了新诗定特点,常常采用“计白为墨“的技巧,让语言充分发挥其暗示性功能。如说“三月,江南流行伞的色彩,流行一种音乐”,就暗示出雨轻轻打击在花伞上,声音之美妙,说“洛夫们乘一双布鞋,顶一只南方的竹笠,站在水中央,给江南押韵”,就暗示着朦胧雨中鞋与舟形象相混,暗示着诗人在雨中觅诗等等。但这一切又都显得十分清楚明白,它给予读者的形象往往比一般新诗更为具体,更为确定。
       第三,散文诗语言集新诗的内在节奏与散文的飘逸之美于一身。细读散文诗《江南雨》,便会感到有一种音乐美打动我们。这是因为散文诗语言有内在的节奏所致。散文诗一般不要求有外在的诗韵,甚至忌讳押传统新诗那样的脚韵,但它强调要有内在的韵律,这韵律便是诗情自流露的节奏。散文诗中要求有跳跃,它的跳跃形成的空白结构,与诗情流露相结合,自然造成飘逸之感。而这种效果的出现,最终还是要依靠语言,依靠散文诗的语言。当然,不同的散文诗作者在语言运用上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即使同一个作者,在抒写不同题材的散文诗时,也会因各篇基调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异中有同,散文诗语言基本素质要求我们,要想把散文诗写得真正象散文诗,除了进行其它有关方面的努力以外,必须在语言上认真下一番苦功夫。  
      美学家桑塔耶纳说:“语言首先是一种音乐,它所产生的美的效果是由于它本身的结构,当它结晶成一种新式样时,它就赋予经验一种料想不到的形式。”的确,不同的语言结构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一篇散文诗时,也决不应忽视它在语言方面的美学特征。


                                                     ——摘自《大庆日报》1991年6月副刊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文章


茅 屋

人与鬼的传说

像飞鸟一样存在

秋天绽放女人花

春天上面的手术刀

我是我从未遇到过的那个家伙

斜坡上的救赎

深 渊

破 开

在天堂门前遇见了爱

采 青

为春天守夜的人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