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怀 :梁小萍:颿影依濤歌浪漫,天虹駕霧領風流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与怀

梁小萍:颿影依濤歌浪漫,天虹駕霧領風流

作者: 何与怀    人气: 6195    日期: 2013/5/11



梁小萍一道架接東西方文化的亮麗的彩虹

何與懷

 

 

20061219日早上十點三十分,在澳華書法藝術史上,將會被認定是一個光輝的時刻。

在這一刻,澳大利亞書法協會名譽主席梁小萍一幀巨型書法作品莊嚴地懸掛上新南威爾士州議會的大廳中。筆者與新任書法協會會長張志力、協會會員賴建華、陳裕炘,以及孫宇等文化人士,和梁小萍一起,見證了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新南威爾士州議會立法委員會主席Meredith Burgmann和執事John Evans也一同會見了梁小萍一行。這幀八尺宣紙的作品,鑲嵌在長33米寬16米、重達110公斤的金色鏡框中,是一個巨大的“虹”字。豪放有力的大草相當“現代”——變形而成爲一種類似橋的形狀,高凌空中,極其瀟灑,甚至有些霸氣。但它也不失風度,把右下方讓位給以傳統形式用行草寫成作品款識和一副對聯:“颿影依濤歌浪漫,天虹駕霧領風流”。這是書法中罕見的現代和傳統模式的極佳組合。兩者和諧一體,在在顯示該作品奇妙的藝術價值,其光華直射甫入議會大廳的每位來客。

這幀題爲《虹》的作品,其因緣起於20046月在新南威爾士州議會大廈舉行的慶祝梁小萍女史從藝四十周年暨師生水墨作品展覽。展覽稱爲《管頌》,由澳洲的亞洲藝術權威Edmund Capon親臨主持開幕典禮;數百位中西賓客雲集,其中不乏來自政治、外交、藝術、學術等澳洲名流,包括議長和議員、澳洲藝術博物館領導、大學主任教授、外國駐悉尼總領事、紐省前首席法官及副總督等;而展品又種類繁多,水平高超——這一切構成了至今仍被議會人士津津樂道的空前藝術盛事。事實上,這是議會大廈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次展覽。正是展覽的成功,激發議會要向梁小萍購買作品的計劃。《虹》這幅傑作誕生之後,議會極其重視和珍愛。據知,單就《虹》的定框與裝裱兩項,議會就花費澳幣一萬三千五百元。在作品懸掛儀式的茶話座談會開始之前,立法委員會主席Burgmann博士向梁小萍女史握手致謝,並代表議會宣佈:明年二月中國新年期間,議會將正式舉行《虹》的面世發佈會,作品並將永久掛放於議會貴賓廳。

筆者在《虹》的面前佇立良久,在欣賞、欽佩的同時,禁不住又為西方人設想:他們又是如何進行自己欣賞思維的?

今天西方人中不乏中國文化專家,他們的深度研究大可讓中國人汗顔,但一般西方人的確只是把中國書法當作抽象藝術欣賞——而這一點也非同小可,他們發現中國書法不但構圖奇特、美觀,其綫條更是美不勝收,不可思議,為西方抽象畫所難以比擬。具體到《虹》這幅作品,梁小萍接到紐省議會購買作品的訂單後,是爲此作了一番思量的。首先,作品構思重點放在如何既使西方人理解和接受,同時又不失東方藝術性。加之作品將要懸掛在議會大廈,則應考慮澳洲本土的特性和澳洲與中國的國際交往。梁小萍自然想到雪梨大橋和雪梨歌劇院。這兩座建築物是澳洲最著名的標誌且處在雪梨,而橋在中國文學的誇張手法中可喻為彩虹。用虹指代橋,進而暗喻為貫通中西的橋梁,便成了作品構成的中心。

在動手創作時,梁小萍利用中國文學傳統中的對聯作藝術背景,而讓西方現代藝術濃厚的意識,沁進作品。她創作模似橋狀的變形大草“虹”字來突出表現現代中國書法線條的美妙,再通過中國繪畫的構圖原理,把對聯的傳統書法和“虹”的現代書法組成和諧的畫面。當然,要從具體的物象,抽象而成中國的文學表述,再形成中西皆能接納的藝術形式,這當中有一定的難度,但梁小萍成功了。

《虹》這幀傑作,對於西方社會,無疑是一個創舉。而對於東方書法而言,這樣的構圖也難於一見。其成功之處在於把東西方的理念相融了,從而達成一種藝術和諧。如果對中國書法藝術缺乏深厚理解,缺乏對中國文學及繪畫的修養,不可能獲得這種和諧;如果沒有對西方現代藝術意識的體驗和接納,也不可能獲得這種和諧。兩者缺一不可,而梁小萍恰好兩者皆具,兩者俱佳。

梁小萍的藝術不是純東方的,也不是純西方的,但卻同屬於東方和西方。她以生花妙筆,在充滿豐富感情的線絛中,寫就了中國書法融會西方文明的輝煌篇章。

《虹》的魅力將會永恒。它懸掛在一個西方政府的中樞要地,其本身也極具象徵意義。它表明澳洲社會更加重視和理解華夏民族文化,無形中也是對中國和亞洲移民在澳洲的社會地位的進一步肯定。

那天,筆者面對梁小萍巨作,深有所悟:梁小萍本人不就是一道架接東西方文化的亮麗的彩虹嗎?

 

從廣州到悉尼:一個早熟天才的藝術體驗和人生體驗

 

梁小萍非常幸運,出生於一個溫暖的家庭,父母明智慈愛。她天生麗質,自幼聰慧過人,又養成終身喜歡學習、善於學習的特性。由於家庭的影響,她幼年便喜愛文學、藝術,拿起毛筆或畫筆,就忘情地涂鴉,樂不可支。當家教小有模樣,梁小萍被送去書畫家黃棠門下習藝,從此打下堅實的根基,常常被人稱為“神童”。

記不起是那一年,梁小萍第一次參加書法展覽。作品是四張四尺整宣紙,每一張一個大字分別用草書寫上“鶯歌燕舞”。沒想到這一下子引起了轟動。此次,梁小萍的名字被寫在該展覽的前言裏,以年齡最小但作品最大且以草書創作而成為整個展覽的一個亮點。

這以後,梁小萍被邀請參與許多與梁小萍年齡不相稱的活動,如各類文化藝術觀摩講解或即席揮毫等等。她還記得,甚至文革在神州大地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年月裏,當時廣東番禺市僑也能利用一些空隙,巧立名目,經常搞些雅聚。由於天遠地偏,遠離文革中心,加之其地方富庶,民情酷愛風雅,市僑曾經把當時文化藝術名流集中半月數週,進行各種學術交流,當中有畫家廖冰兄、詩人陳蘆笛、畫家王維寶……。梁小萍是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那些活動,成為梁小萍最好的課堂,大大開闊了她的視野。

後來,又有一件雅事:番禺師範學院聘請兩名導師教授書法,一名是年過七十的廣東老書法家麥華三,教授楷書和行書;另一名則是十五歲的梁小萍,教授草書。課餘,他倆常被邀請四出即席揮毫。一老一嫩,一男一女,一為紅顏白髮,一為稚氣未脫,組成一個反差鮮明有趣的組合。

萬沒想到,所有這些,都成了日後梁小萍在澳洲開拓書法事業的重要資本。

書法在梁小萍的人生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在十八歲時,梁小萍宣佈不再參加任何書法活動。這是梁小萍的書法反叛期。在這段期間,雖然她也一直用書法文學自我怡情,但在職業上卻成為一名高等數學和建築繪圖教師。數學,對於藝術和詩文的重要,很難被人理解,但梁小萍懂得,這是她終生財富的一部份,其直接影響甚至指導著她以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從事藝術創作。

1987年,中國大陸剛剛掀起一股出國風潮,梁小萍也被捲入其中。她最初打算到德國和她的哥哥會合,後來在地圖上看到澳大利亞這一個碩大的所在蕩漾在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滔滔海水之中,更具獨特的、莫名其妙的異國風情,便改變主意了。她查閲留學資料時,選了排在第一位的一家語言學校,原來收費最貴,但也最容易簽證,三個月就辦妥手續走出國門。後來,就是他們那一代中國大陸留澳學生的典型故事。他們之間流行兩句經典語言。一句稱為“五苦論”,是痛感打工苦但失業更苦:“吃不著苦的苦比吃苦的苦還要苦”;另一句是“三難論”:“出來難,呆下去也難,回去更難”。一向養尊處優的嬌小姐在悉尼開始她遲熟的人生體驗,飽嚐人生的艱辛。

冥冥中似乎命中注定:梁小萍天生要成為藝術家。來澳後,有一根掙不破的紅絲線,把她同書法又緊緊地聯在一起。1989,她在悉尼的澳華公會開辦書法班;不久之後,進一步出來自立門戶。

當然,這個時候,梁小萍早已告別她的“神童”年代,和她優哉游哉的少女歲月也漸行漸遠。她要在澳大利亞這個陌生的國度打造她的新天地。

 

“覺之喚”:奠定地位的一次展覽

 

19979月,事業初有成就的梁小萍,作為澳大利亚書法協會創會主席,應邀回國參加國慶觀光。

中国文聯主席兼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接見了梁小萍。當時的情景很有趣。也是書法同好、出過幾本書法集的高占祥,一見面,卻有點呆了。事後他解釋,他沒有想到梁小萍是位女性,盡管梁的名字中有被時下人認為頗為女性化的“萍”字,但中國將軍有個張愛萍,這“萍”字也不屬女性專有了。另一出乎他意料之外是梁小萍太年輕,他說梁是他知道的在世界上最年輕的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高占祥看了梁小萍一些作品的照片,坦誠地說他應該向梁學習,說梁的作品融匯了傳統的和現代的、中國的和西方的藝術,特別是,其構圖豐富,顯示出很厚實的基礎。他熱情地問:“你為什麼不來中國展覽和交流?你應該來,必須來,而且越快越好。”過後,文化部的批文很快就下達了。19985月,第一項中澳書法交流活動就這樣促成。

書法藝術展覽定名為非常有深意的“覺之喚”,在赫赫有名的地處北京中心的中國美術館舉行,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為主辨機構之一。五百平方米的展覽空間中,展示了七十多件展品。五幀五米長兩米寬的巨幅作品最引人注目,它們分別是三張用行、草及泰山金剛經體寫成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張用行書寫成的出自老子《道德經》的四個大字滌除玄覽以及一張用顏體楷書寫成的一個點題之作的大字——。 與這些傳統作品形成另一個極端的,則是幾組現代系列作品。其中有水墨系列《快樂人生》、彩色系列《生命之光》,和極具創意和含蓄的《書法維納斯系列》。

這是一次隆重的國際盛會。開幕典禮的嘉賓有中国文聯主席高占祥、中國書法家主席沈鵬、澳駐華使館文化參贊Talor北京統戰部長沈仁道、三位中國將軍,以及從海外專程飛到北京參加是次展覽的世界知名收藏家徐展堂。賓客除當地之外,還有來自香港、西藏,以及澳洲、德國和美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新聞傳媒也到場。沈鵬主席致開幕辭,他贊揚了梁小萍在西方宏揚書法的貢獻,并指出:“梁小萍的書法兿術很有魄力,很有氣派……她把中西文化跟自己的理解融合起来。”隨後Talor 先生代表澳駐華大使發言,稱該展覽是澳中兩國文化交流的良好開端。開幕式上一位老學者送上一幀用梁小萍名字嵌寫的對聯;一位西藏賓客獻給梁小萍一條雪白的哈達。梁小萍對如此隆重的歡迎,深爲感動。

開幕式結束後,沈先生要了梁小萍的聯係電話,相約要好好聚聚。是的,展覽之前,他們并沒有很好溝通。僅有一場晚宴也因事取消了。後來縱有了一個相談之機,也限於時間傖促,而未能盡興。

沈鵬先生及夫人以及文聯數人終於在位於北京中心的王府飯店與梁小萍痛快地歡聚一起。那晚,沈先生送給梁一幀自撰自書的作品《詠梅》。詩曰:迎寒非為百花先,桃李爭蹊亦可憐。真玉泥中存異質,老枝幹上著鮮妍。還送了一支大筆及幾本他的作品集、詩集和美術評論集。沈夫人也送給梁小萍兩套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紀念郵票。梁小萍也把她的作品集送給沈先生。他看著看著便輕聲唱了起來,那是李叔同(即弘一法師)早年留日因思念家鄉所寫的歌詞“憶兒時”。隨後,梁小萍也跟著和唱。整個包間就祇有他們兩個在唱。後來,他停下來突然問梁小萍:為什麼也會這些歌?大概他覺得像梁這種年紀且生活在海外,懂得這些實在匪夷所思。

晚宴非常愉快。其實,在第一次見面,當沈先生把他的作品從書房中取出打開時,梁小萍便覺得有點奇:在他這些作品中,好些詩詞章句就是梁小萍這次展覽作品的內容,而他們彼此卻生在不同的時間段、處在不同的國度。這不是“緣”,又是什麼?這種奇妙的感覺,居然沈先生也有。他後來在《走向世界——兼談梁小萍書法》一文中寫道:“我與梁小萍閑談,頗多共同語言,可惜時間太短。她出過車禍,我也有過相似經歷但沒有她那麼嚴重。人若能歷一瞬那的生死運命禍福,可能會對一生起到不可思議的思想變化。”在文章結尾他又說:“她喜爱寫的‘滌除玄覽’,也是我愛好書寫的。我以為‘滌除玄覽’既是進入審美境界的途徑,也是審美境界自身。”

展覽結束時,梁小萍收到沈鵬先生用毛筆寫的信。信中充滿忠厚長者的祝福:“觀完大作展感念頗深,今後以您的天賦舆才賢,定能取得更大成就。”

行雲流水,轉眼已是許多年過去了但那幾次短暫的相聚,深深印在梁小萍記憶中,無法忘懷。沈鵬先生送的詩集《三餘吟草》,成了梁小萍寄托思念的珍貴禮物。

 

一個難解之謎:獨特的梁小萍“三反現象”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書法界似乎形成這樣一種傳統:以男性稱雄,以長者為善,以本土為優。而梁小萍正恰恰超乎這個似乎不可逆犯的傳統。

這是獨特的梁小萍“三反現象”。人們對梁小萍獨特藝術以及這個獨特的現象充滿疑惑。這似乎是一個難解之謎。

中國美術館展覽開幕典禮結束後,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和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梁小萍書法藝術研討會又在王府飯店二樓象白廳拉開了帷幕。研討會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主任張榮慶主持。分別來自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國際藝術家研究院、中國戲劇界的權威們、專家們以及專程飛抵北京參加是次展覽的澳洲漢學家紛紛發言。他們興致勃然地試圖解答梁小萍的“三反現象”:

梁的書法藝術是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結晶。梁能在西方讓中國書法獨樹一幟,確實令人難以思議,故更令人欽佩和尊敬。

通過梁的事例,我聯想起一個西方學者曾提出的一個預言,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是雞尾酒式的文化,即各種民族不同流派的文化大集匯。

梁的書法可以讓人讀到離奇的戲劇情節,也可使人產生回歸自然、感受宇宙無限的暢想。

她以自已深厚的書法功力,自覺或不自覺地向人們展示她的人生感悟。她的藝術就是她自己心靈的映象。

Johnson女士以西人學者面孔介紹了梁小萍在澳對多元文化所作的貢獻。她說: 梁如此成功、優美及有意義價值的作品,來自其非凡的勇氣及獻身精神。她使西方收藏家相信,中國傳統的藝術仍然很有生命力。在她的努力面前,和她那些巨大的作品面前,我只能說,我們感到渺小。

一位老學者道:()是一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文化界之成功者,達到了慎獨人格,自律自我,嚴謹治學,以小為我,天下大公之文化典範。是人品與書品之統一;是人品與詩品之統一;是書藝與畫藝之統一;是個性與感情之統一;是筆法與墨法之統一;是小巧與大氣之統一;是愛國與愛家之統一;是天人合一之統一;是中西文化共合之統一。

其間,有人即席賦詩:

姣小玲瓏寫國風,但願五洲求大同。

返璞歸真悟天趣,翰墨功德四海榮。

一個多月後,梁小萍返回澳洲,帶著許多友情和依戀;而對她的研究與評論,也源源不絕。

澳洲亞洲兿術權威、新南威爾士州州立兿術舘舘長Edmund Capon先生在《梁小萍書法兿術》作品集的前言中寫道:

梁小萍将書法這一古老的傳統兿術,带進現今的世界。她的作品證實書法不僅是傳統的兿術,也是一門現代的兿術。在她的作品中,含有若干世紀以來的書法歷史和嬗變的軌迹。她運筆靈活矯健、揮洒自如、其韻律則神采飛揚,酣暢淋灕。一派爛漫生機中,散發着强烈的現代精神。

澳洲漢學家、墨爾本大學中文系主任David Holm教授在悉尼梁小萍兿術展覽開幕致辭中說:

梁小萍的書法既含中國兿術獨具的神和氣,又有西方兿術所特有的創新。

美國日報《僑報》題爲梁小萍:擁有一批洋學生的女書法家的專訪中說:

其書法字字力透纸背,且又行雲流水,更追求不拘形式的創造發揮。她的書法各體皆擅,但更自創一體。在佈局上,尤其講究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靈動感舆活力。筆墨濃淡自如,乾濕皆妙。真是把書法這線條的旋律彈奏到絕妙的地步。

香港雜誌《名牌世界》題爲鐡畫銀鈎揚世界的專訪中說:

梁小萍以其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的特徵,創出了中國書畫綜合兿術,堪稱新一代宗師。

香港回歸紀念碑碑銘作者、中國著名詩文書畫家董一致先生指出:梁的兿術是中國書法融入西方新鲜血液,而被東西方都能接受,恰到好處,繼古開今的大家手筆……她昂然躋身於卓然有成之書法群雄之中,光彩照人,獨樹一幟,而彪炳於世界書壇。此當今世界吾華人中之奇女子也。

正是:小手書大氣,萍心寫國魂這是董一致先生撰寫的梁小萍兿術專論的題目,而這一聯語正是對梁小萍最生動、最貼切的寫照。


 

照片說明:

1

議會立法委員會主席Meredith Burgmann和執事John Evans與梁小萍在《虹》前合照。

2

張志力、賴建華、陳裕炘、何與懷與梁小萍在《虹》前合照。

3

梁小萍從廣州初抵悉尼時的舊照。

4

梁小萍與沈鵬在北京的合照

5

2004管頌——梁小萍從藝四十周年暨師生水墨作品展覽議會大廈舉辦的場景。

6

1999年在悉尼維多利亞女皇大廈藝術館舉辦“世紀神韻——梁小萍書法藝術展覽”。剪彩嘉賓:(自左到右) 維多利亞女皇大廈藝術館 Paul Genney、前新南威爾士州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及副總督 Laurence Street 爵士、中國駐悉尼總領事吴克明、新南威爾士州立藝術館長 Edmund Capon、梁小萍、悉尼副市長Lucy Turnbull和悉尼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Mable Lee 教授。

7

梁小萍撰并書七律回文詩《策馬天涯》(梁體草書,177cmx95cm):“誰曉昔時來策馬,遠天跨塹闖西洋。追風楚奏幽玄曲,舉盞莊吟顯赫章。枝換翠茵含滴露,路歸晴約赴晞陽。思憂任轉荒茫夜,漠漠煙孤臥野涼。”

8

梁小萍撰并書七律回文詩《百年一夢》(米芾體行書177cmx95cm):“何人曉覽古凝眸,月照千年復故洲。過雁跡留雲邈邈,霸雄名誌水悠悠。荷風醉日邀晴夏,蝶影痴花約朗秋。歌詠壯懷擎嶽轉,歲長驚夢寄東流。”

9

梁小萍撰并書七律回文詩《碧海情懷》(爨寶子書體,177cmx95cm):“滄海輝纓濯旅塵,壯懷舒嘯詠閑身。長風伴志驅英歲,碧浪清心浣皎辰。黃鷺數歌旋日綺,遠舟三葉泛濤新。陽春正闊迎潮汐,暢泳人生一百旬。”

10

梁小萍撰并書七律回文詩《故友重聚》(魏碑書體,177cmx95cm):“天風散彩疊空明,闊步開跨溯遠征。眠石臥雲遊浩淼,舞蜂飛蝶弄新晴。妍峰秀日餐豐色,碧水潺流嚼落英。翩鳥逝蹤誰憶舊,牽魂夢逐半吟清。”

11

梁小萍撰并書七律回文詩《歲月流沙》(王體行書,177cmx95cm):“晴新細展履平沙,綠嫩蹤原逐日斜。英落棹流馨偉岸,浦澄餐色翠繁葭。清煙拂柳春春草,白浪飛鷗歲歲花。鯨飲醉長歡百載,驚駒過隙閃年華。”

12

梁小萍恭書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13

梁小萍恭書的另一幅《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14

梁小萍於2011130日在“何與懷博士新書發佈暨作品研討會”會上向本文作者贈送草書書法作品《醉》,上有對聯與汝同銷萬古愁,今夕何妨共醉!懷才獨著一新典,此生豈可無癡?

15

本文作者採訪梁小萍後懾於住家花園2006102日)

16

本文作者與梁小萍合照於她的一個書法展覽會上(2010410日)。

更多照片请移步至《澳纽家园》
http://www.ausnznet.com/bbs/home.php?mod=space&uid=45985&do=album&id=787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与怀 文章


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杨恒均博士的意义

何与怀:一场人为撕裂澳洲社群的“盛举”

就是要人人自危,全民互撕

何与怀:也谈“澳华文学的黄金时代”

保卫文学:从夏志清评张爱玲两部作品谈起

何与怀:十字架下的圣女

那一湾定格了的崇高的母体乡愁 一一 纪念余光中先生


何与怀:一周年了,让我们记住

何与怀 | 那颗曾经划破夜幕的陨星

何与怀:四十年四角爱恨情仇终结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