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一带一路”倒逼中国海军加速转型
作者: 文扬
人气:
8720
日期: 2015/3/11
2015年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开局之年,这项具有“世界体系新重心”含义的战略经济计划,正从构想转入落实。
据媒体报道,在中国31个省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突出了与“一带一路”的联动,并制定了具体措施,而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等政府部门,也都将“一带一路”相关工作列为了重点。
鼓角声声,无论世界如何反应,巨人之足已经迈出。
习主席说,“一带一路”要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畅通。简称“五通”。
不
是一个小范围内的互通互联,而是要在一个涵盖亚非欧三大洲5000万平方公里5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的范围内,一个囊括中东和中亚所有最不稳定地区的范
围内,一个穿越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文明圈”的范围内,一个贯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这一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的范围内,一个容纳了世界三分之
一经济总量和四分之三新兴经济体的范围内实现“五通”。
也不是在权力真空区内的互通互联,恰恰相反,这个范围正好包括了地缘战略理论中著
名的“世界岛心脏地带”。早在中国这一倡议之前,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包括印度,都曾针对这一地区推出过各自的“新丝绸之路”构想。虽然表面上也都
是经济和贸易计划,但在大国俱乐部里此事不言自明:拿“丝绸之路”说事,无不带有宏大的地缘战略潜在考虑。
而且还不是一个可有可无、可快
可慢的互通互联,该计划实际上是新兴大国为自身未来发展所做的精心布局,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新的动力格局和利益格局。之所以迫切需要新的动力格局和利益格
局,是因为在“一带一路”的实施周期内,中国就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换句话说,作为新兴世界大国自身的全球性战略布局,该计划既是愿景,也是刚需。
无论将其视为新的经济计划,还是新的安全计划,总之“一带一路”就是当下中国的重大国家战略。
分
析人士常常将当下中国与19世纪末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美国相比,虽然总体上并不贴切,但在进口能源和国际贸易依赖度等这些刚需的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仍
有很大的可比性。因为同样在“一带一路”的实施周期内,中国就将在石油消耗量上超过美国,在天然气消耗量上超过俄罗斯,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而最大贸易
国和最大能源消耗国的地位,最终也将决定中国在商船队总数量、港口运输吞吐量上成为世界第一。
这就不能不触碰到海洋与海权这个老问题。
当年的美国对今日中国仍有启示
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是,美国超越英、法、德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成为最大能源消耗国和海上贸易国的那段时间,也正是美国诞生了重要的海权思想并深刻认识到世界大国与世界海上通道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的那段时间。
回
顾历史,1860年美国工业产量还排在英法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到1890年已跃居世界第一,到1913年则占到了世界工业总产量38%,大于英法德日四
国的总和。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生铁产量增长26倍,钢2000多倍,煤45倍,铁路里程8倍,国民财富增加到相当于英法德三国的总和。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开始建立与其世界地位相称的世界海权。
1886年艾尔弗雷德·马汉就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四年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年》一书出版,海军部长特雷西在其年度报告中,阐释了马汉关于“控制海洋的主动性”的观点,同年,美国国会首次授权建造战列舰。
1901
年,西奥多·罗斯福接任总统,深受海权思想影响的他宣称:“美国要么甘心做二流国家,要么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1903
年,美国海军综合委员会制定了《海军建设总体规划》,设想到1920 年建成48 艘战列舰,其中大西洋舰队32 艘,太平洋舰队16 艘。到1905
年, 罗斯福总统共批准建造了10 艘战列舰、4 艘装甲巡洋舰、17 艘其他不同类型的舰只,总吨位超过了15 万吨。
历史记录了这个
过程:1889 年美国海军在世界上排名第12 位,美西战争后上升至第5 位,1900年上升到第四,1906 年跻身第三,1907
年上升为第二,仅次于老牌海洋霸主英国。到一战前夕,美国已建成39 艘战列舰,海军军费开支猛增到1. 39 亿美元,占联邦支出的19% .
对于马汉的思想和美国建立起全球海权的历史,中国战略学界可以说早已烂熟于心,也汲取和总结了大量的经验教训。但对于今日中国来说,理解马汉思想是如何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那个关键时期诞生出来的,并认清思想与实践两者的互动关系,仍然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马汉当年发现“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和大国兴衰的影响,是从表面杂乱无章的纷繁世事中“破译”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犹如牛顿之发现万有引力,具有极强的革命性。
在当时,对于Sea的重新理解,对于Power的最新想象,对于利用最新科技发明,将钢铁、蒸汽、机械、火药组合成一种实用的Sea Power这个新生事物的全新创造,打开了巨大的思想空间,所释放的思想能量持续推动着美国海上力量从诞生到发展,直至今天。
现
代海军并不是古代海军的现代化,而是现代海权思想的直接体现和实践,而真正的现代海权思想则专属于高度依赖海洋通道的现代大国。这才是马汉思想的真实意
义。更直白地说,可以将世界上的海军分为“传统海军”和“海权海军”两种,绝大多数国家的海军都属于前者,而只有真正建立起从大国利益到全球布局到海洋安
全再到海上强权这一完整逻辑链条的海军,才属于“海权海军”。
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海军,正是这一完整逻辑链条的全面体现。即使在没有全面
战争的今天,美国仍维持一支舰船总吨位超过其他13支最大海军之和的庞大海军,10个现役的航母战斗群和14个海外军事基地群,对全球海洋最重要的16个
战略性咽喉要道保持着有效控制。“对海洋实行确确实实的控制”这个出自一百年前美国人原创思想的战略目标,基本得到落实。
可以说,这一
切,就始于马汉思想的诞生这个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历史事件。当时的美国海军,还只是一个小小少年,排在世界十强之外,但提前诞生的海权思想,已将美国未来的
海洋霸权之路照得雪亮。其时的海军部长特雷西曾面对所有海洋强国宣称:美国海军发展的新纪元,就是世界海军发展的新纪元。
那时老欧洲列强还是世界海洋的霸主,其海军实力都比美国大得多,但美国人却坚信未来是属于美国的。这就是思想的伟大力量。
当今中国海军也面临全新转型
新
中国海军,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到现在也有了航母,有了核潜艇,有了远洋舰队。但从本质上讲,仍是照搬模仿的产物,也仍属于“传统海
军”,尚不是一支产生于中国人自己关于海洋、海权和海军的革命性原创思想的海上力量,尚不是一支与中国今天的世界大国地位和海洋利益完全匹配的“海权海
军”。
有没有一整套从对历史和当今世界的全面思考中诞生出来的革命性海洋思想,对于海军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照搬模仿永远是被动的、亦步
亦趋的,甚至难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只有强大的革命性思想才是真正的原动力,才可能持续地释放能量,推动一波接一波的创新,并长期保持领先。
今天的中国海军,从装备实力排行上讲,已相当靠前,至少在针对美国海军控制和进入行动的“反介入”能力方面,已不是弱者。但在走向蓝水、走向大洋、走向全球的道路上,依靠什么样的新思想引领前行、照亮方向,似乎仍然是个问题。
六十多年历史,前期是国土防御战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应对全面战争,本质上,仍是当年大清海军和民国海军的继续。后期则大步转向“经略海洋”战略,强调维护海洋权益、捍卫海洋国土、区域拒止/反介入、打赢局部战争,体现出了与国力增长相称的新型海洋思想。
但
如果再向前展望,以未来二三十年为跨度,目前的中国海军发展战略是否还能跟得上新的形势?就以“一带一路”为例,面对这个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地理框架,中
国海军不太可能仍按目前依托海岸的“反介入”战略思想展开其远洋军力部署,而没有了岸基导弹和航空兵的支援,在万里之外的印度洋、波斯湾乃至地中海,将如
何建立海权呢?
海权思想中还有一点很重要:一国对于海上贸易运输线和能源供给线的依赖程度,正是与该国海上力量增长程度相互抵消的脆弱程度,两者是正负关系,越依赖就越脆弱,所需要的海权就越大。
这
个思想用计算公式表达就是:假设一国当前的海军实力指数为100,海上通道脆弱指数为80,那么海权指数=100-80=+20,可以满足需要。10年
后,该国军力有所增长,海军实力指数翻一番到了200,但同时期海上通道增加更多,脆弱指数翻两番到了240,届时的海权指数=200-240=
-40,反而成了一个“负海权”国家。
在我看来,这种情况正在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展开而出现在中国身上。
最新的消
息,由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瓜达尔港目前已基本竣工,预计将于今年4月中旬全面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货物可直接从瓜达尔港经乌塔尔、库兹达、
苏库尔直达巴基斯坦北部地方,比传统的卡拉奇运输线路节省400公里。而计划中的中巴铁路与公路一旦贯通,将石油运到瓜达尔港,再由陆路输往中国,中国的
石油运输路程将缩短85%.
这毫无疑问是中国的重大利益,继续展望,中国还可以利用类似的方式取得贯穿缅甸和孟加拉的通道,甚至贯穿阿富汗和伊朗的通道,那时的中国,不是也成了“两洋国家”了吗?似乎美梦成真了。
但且慢,同样毫无疑问,从海洋安全角度看,中国的脆弱程度也将随着通道数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
也是最新消息,就在最近,印度方面作出反应,宣称印度必须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的海上丝路”进行战略反制。众所周知,印度海军以“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为旗帜,印度为反制中国而推出的“季节计划”,是得到印度海军充分保护的。
相比之下,在目前情况下,进入印度洋的中国在那里实际上就是“负海权”,从印度洋上获得的利益正在增大,战略通道数量正在增加,但却缺乏本国海权的保护,而且还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威胁。
在
最现实的层面上,如果说中国为了自身的“核心利益”,必须在中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实施“反介入”军事战略,那么,同样道理,随着“一带一路”计
划的展开,“核心利益”范围扩大,中国也终将要在孟加拉湾、印度洋、波斯湾甚至地中海等海域实施某种防御性的军事战略,最低限度也是反封锁、反阻断和反控
制战略。
应该承认,中国海军近年来“走出去”的步伐不可谓不大,“经略海洋”的战略转型也不可谓不快。但相对而言,仍落后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崛起速度和中国对于世界体系和海洋通道依赖程度加大的速度。
这
个巨大的安全缺口,不是可以靠“和平发展”、“新型关系”、“互惠互利”等外交说辞就能堵住的。面对完全不设防的港口和通道,大至霸权国家,小至恐怖组
织,任何一个敌对势力都可以轻易实施武力封锁;而中国海军方面,如果在远离岸基支援的万里之外实施海上反封锁、反阻断和反控制作战还没有准备、没有预案,
这将意味着什么?
当然,中国的军事战略属于防御型现实主义,长期对外宣称不主动进攻、不寻求霸权,虽然展开了“一带一路”这个大布局,但坚持强调这是合作框架,不会采取经济未动、军事先行的强硬方式。但如果有人就是要把合作扭成对抗呢?就是要搞零和竞争呢?
无
论如何,“一带一路”已经开局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国家利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一带一路”的布局,越来越多地依赖这个地理范围所涵盖
的、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多地依赖沿线国家的“五通”效应,这样的形势,对中国海军以及中国海权的建立来说,不是一种刚性的战略需求吗?
从这个角度看,“一带一路”计划的展开,已经形成了对中国海军的一种倒逼,不管中国海军既定的发展战略如何,处在哪个阶段,都需要加速转型,尽快向更为实际的目标接近,为更为现实的目的提供可用手段。
2015年2月28日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