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日前刊出一篇來自台灣醫事人員的投書,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引發醫界抨擊內容有誤。衛福部今表示,該篇文章不僅錯誤百出,且引用錯誤數據,今天特向該期刊正式投書,並籲求將該篇不實投書撤稿。
《詳全文...》

台灣健保壓低藥價,導致不少原廠藥退出台灣巿場,近日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表示在臉書表示,2022年才在台灣上市的泰爾茂「AQUABRID」外科封合凝膠被健保「賜死」,業務代表說因健保低價到公司不能賣,要停止供貨。對此,健保署也回應,該產品有不同規格,臨床常用的規格供貨是沒有問題的。
《詳全文...》

「單身也不錯啊」、「沒升官也好,少點壓力」,你也曾用這些話安慰自己嗎?當我們總說「沒關係」,可能就是甜檸檬心理所帶來的反應,會讓我們壓抑情緒、影響心理健康。
《詳全文...》

一名28歲女業務平時經常應酬喝酒,假日也喜歡自己小酌,原本自認還年輕不用健檢,但因同事邀約一同前往,沒想到在腸道內發現2顆一大一小瘜肉,後續病理報告確認為「腺瘤性瘜肉」。醫師指出,腺瘤性瘜肉具有高度癌化風險並且瘜肉發生可以說是毫無感覺,即便再年輕,若有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型態都有可能讓大腸癌提早來報到。
《詳全文...》

59歲陳太太在11年前確診2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四年前追蹤回診發現癌細胞轉移肝臟,在醫師建議下切除部分肝臟並服用口服標靶藥CDK4/6抑制劑後控制良好。然而目前CDK4/6抑制劑健保最多給付2年,讓癌友在用藥期滿後面臨自費或停藥兩難決擇,醫師呼籲健保完全接軌國際,持續給付有效藥物,降低復發機率、助病友延命。
《詳全文...》

為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病人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權力,衛福部宣布明日(5/1)起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健保給付對象,分別是「65歲以上有重大傷病者」、「納入大家醫計畫之65歲以上多重慢性病者」,也意味健保給付預立醫療決定不限再僅限住院,放寬到門診可以給付,預估約180萬人受惠。
《詳全文...》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下午舉辦以「如何健康長壽又有生活品質」為主題的講座,特邀高齡醫學專家、台北關渡醫院院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亮恭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延緩老化及預防失能的有效策略,幫助民眾追求健康長壽。《ETtoday新聞雲》將同步直播這場講座的精彩內容。
《詳全文...》

事後避孕藥(Levonorgestrel)目前屬於處方藥,需要醫師開立,近期再度進行「轉類」討論,食藥署今表示,上周已經有開過一次討論會,將參考日本試辦計畫,採行醫藥區域合作聯盟,女性朋友到藥局購買服用後,3周內需到診所回診,目前在搜集各界意見,會重新討論人體研究計畫。
《詳全文...》

中國附醫醫師李景行投書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 (The Lancet)指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其中引述新冠疫情期間住院死亡率等數據錯誤引發爭議。中醫附醫今(30)日發布聲明指出,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正式致函刺胳針要求撤稿。
《詳全文...》

避孕方式有很多種,但仍有不少人對於避孕方式有迷思。醫師指出,臨床常遇到青少女下腹痛,超音波一照幾乎都會發現是懷孕狀態,甚至遇過已經足月快生了,自己還不知道,進一步詢問都會發現,很多年輕族群都會認為「體外射精、計算安全期、緊急事後避孕藥」就可以有效避孕,但其實這三種方式避孕成功率相當低。
《詳全文...》

一名65歲男性,左側乳頭流出液體,他以為是痘痘並未理會,忍了1個多月直到流出血絲才驚覺不對勁,嚇得趕緊就醫,最後確認罹患「乳管原位癌」。醫師指出,並非女性才會得到乳癌,男性要注意如果媽媽、姐妹等直系血親有乳癌家族史,自身有喝酒、過度肥胖都會增加罹癌風險。
《詳全文...》

5月報稅季即將來到,中央健保署今(30)日提醒,民眾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113年度健保費和補充保險費可以全額列舉扣除,不受全年保險費扣除額上限限制;若需113年度健保費繳費證明可由5大管道取得。
《詳全文...》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分享,一位45歲男士每天早餐都習慣吃麵包,3年體重增加10公斤,更發現糖尿病指標出現異常;後來他早餐只吃無糖豆漿加水煮蛋,偶爾搭配一小顆雜糧饅頭,成功減重5公斤,血糖也逐漸恢復到正常範圍。
《詳全文...》

泌尿科醫師陳忠佐分享,一位年輕男性來割包皮,術後回診反映「傷口好像有沾黏,有一塊皮黏在龜頭上面」。醫師一看傻眼,「這就正常的繫帶結構,確實有些人可能包莖比較嚴重,從來沒看到自己的龜頭裡面。」
《詳全文...》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30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如何健康長壽又有生活品質」,特別邀請高齡醫學權威、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亮恭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延緩老化、預防失能的關鍵策略,協助民眾邁向健康長壽。《ETtoday健康雲》也將同步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詳全文...》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惡性度高,令人聞之色變。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愛吃甜食、飲酒、肥胖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他分享5招預防胰臟癌,像是避免甜食,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南瓜、胡蘿蔔。
《詳全文...》

吃進越多超加工食品,恐讓早死風險悄悄上升。一項最新針對全球 24 萬多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每天飲食中只要增加10%的超加工食品,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早逝風險就會提高近3%。研究團隊甚至推估,若完全不吃這類食品,美國2017年就可能減少超過12萬人死亡。
《詳全文...》

二尖瓣逆流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之一,發生率約為人口的1%至2.5%,隨著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一名50歲陳先生2年前因感冒,意外檢查出嚴重的二尖瓣逆流,在北榮接受全新二尖瓣膜「不停跳」微創修補技術,順利解決逆流問題。
《詳全文...》

疾管署今表示,肺炎鏈球菌染感染今年已累計125例,創下6年同期新高,其中有14人死亡。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肺炎鏈球菌疫情創新高主要跟免疫負債和流感疫情影響。
《詳全文...》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連續3周上升,疾管署今公布上周新增21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7例死亡病例。重症個案中有1名北部20歲女性發燒兩天,第三天到急診就醫時,發現新冠感染併發肺炎和心肌炎,當天就收治加護病房,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詳全文...》